
上周,各地陸續發布了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從總體情況看,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特別是地區經濟增速、地方財政收入等一些關鍵指標穩中向好,表明我國在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眾所周知,區域協調發展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在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路,優化發展舉措,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邁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
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一直備受關注。一季度,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呈現企穩向好態勢。其中,遼寧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4%,引進國內資金815.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在8%以上,黑龍江省、吉林省主要經濟指標也都實現了穩定增長。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對口合作實施方案的落地實施,兩地將在放大各自優勢的基礎上補齊短板實現共贏,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注入新動能。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衡量城鄉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主要指標。上周,福建省啟動了總金額1113億元的投資工程包建設,涉及城鄉公共停車場、幼兒園建設、全域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36個公共服務領域,同時安排176.3億元推進居家社區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養老項目建設,此舉將有效增強補短板的系統性、惠民生的針對性、擴投資的實效性。
人與自然能否實現和諧共生,是城鄉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標識。廣西南寧、北海、賀州三市啟動生態土地整治試點,將根據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緊迫程度及現狀,將低碳、生態理念落實到項目各個環節中,通過“土地整治+”現代農業、生態治理、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等,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促進了美麗鄉村發展,實現土地整治“1+N”的綜合效應。
健全統一市場,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是推動城鄉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各地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問題,比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遠低于實際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大量生活在城鎮中的“新市民”并沒有享受到“同城待遇”等。正因為此,最新發布的2018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提出,今年將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進一步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實現上述目標并非易事,但卻是實現城鄉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下一步,要進一步強化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的發展理念,充分激發各地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加快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