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攝圖網
8月31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以下簡稱“香港保監局”)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具體來說,今年1~6月,香港保險業共實現毛保費253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了7.2%。
分不同業務來看,今年上半年,香港保險業的長期有效業務共取得保費收入2258億港元,同比增長了6.9%。
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非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收入為192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2%;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收入則為171億港元,同比增幅是達13.3%。
新造業務方面,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841億港元,同比上升3.9%,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的非投資相連業務750億港元,與去年同期持平;投資相連業務87億港元,同比上升61.4%。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1月29日發布的《2017年首三季香港保險業的市場表現》中,香港保監局首次提及了內地訪客投保的詳細情況。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22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6.6%。
不過,與今年一季度相比,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的下跌幅度已經明顯收窄。當時,香港保監局方面介紹:“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自2017年年初的高峰回落后,在2018年首季繼續保持平穩,有關新造保單保費較2017年同期下跌37.1%至118億港元。”
保單類型方面,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醫療/保障型產品(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仍是內地訪客購買保險產品的主要選擇。若以保單數目來衡量,今年上半年,內地訪客共新造醫療/保障型保單20.6萬份,同比增加了約1%,占保單總數的比例達到95%;新造儲蓄/投資型保單0.99萬份,同比減少了17.3%,占保單總數5%,同比則下滑了1個百分點。
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某壽險公司中層人士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與前幾年相比,內地消費者對香港保險的態度漸趨理性,因此內地訪客的投保規模也逐步回歸平穩。
公開資料顯示,2007~2016年,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分別為52億港元、33億港元、30億港元、44億港元、63億港元、99億港元、149億港元、244億港元、316億港元和727億港元。而在2017年,該指標為508億港元,出現了7年來的首次下降。
另外,根據今年上半年的統計結果,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占香港保險業全部個人業務新造保單保費的比重為26.6%。而2017年度,這一比重則是32.6%。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