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少了國家補貼就露餡,比亞迪水份到底有多大?)
來源:港股解碼

受市場宏觀環境影響,隨著公司破產、裁員等一系列負面情緒之后,車企比亞迪終于也迎來了市場的考驗。
2月28日,廣州廣汽比亞迪新能源客車有限公司下稱“廣汽比亞迪”發布《放假通知》稱,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該公司生產部、品質部、計劃部現場一線員工放假,并指出若在放假期間有其他工廠有支援需求,員工可自愿報名參加。
財華社致電了比亞迪官方電話了解情況,截止發稿未得到回復。
廣汽比亞迪是由比亞迪(002594-SZ)和廣汽集團共同出資設立的合資公司。2014年8月4日,比亞迪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廣汽比亞迪新能源客車建設項目的議案》,擬與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設立新能源客車公司。根據公告,雙方擬共同出資設立廣州廣汽比亞迪新能源客車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比亞迪和廣汽集團分別按51%和49%持股比例分期注資。
此前外界一致認為比亞迪攜手廣汽集團,有助于發揮二者在汽車制造銷售方面的優勢。廣汽集團固有的汽車制造能力及銷售渠道將為比亞迪當時上市的新能源車型拓展銷路。同時,比亞迪整車制造能力方面的缺陷也可借力廣汽集團彌補,公司可以專攻于擴大電池產能。
不過根據比亞迪的業績情況來看,似乎不及預期。
比亞迪業績不樂觀
根據比亞迪已發布的財報數據了解,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同比增長連續保持6年,其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利潤為27.91億元,同比下滑31.37%,凈利潤連續兩年下滑。
對于下滑情況,比亞迪官方表示是受車企行業下滑帶來的激烈競爭,燃油車業務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給集團盈利帶來一定壓力。此外,比亞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方面,也受行業需求疲弱及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光伏業務受政策變動及減值計提等因素影響,虧損于年內有所擴大;此外,融資成本的上升帶來的財務費用增加也影響了集團的整體盈利。
不過業績下滑與公司的業務狀況分不開。2018年比亞迪公告指出,比亞迪三大業務均承受壓力。在主營汽車行業中,盡管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連續四年獲得新能源銷售冠軍,但因年內行業需求下滑,燃油車業務盈利水平受影響。
根據比亞迪業績預期的變化與其所售車型結構變化來看,2018年全年,比亞迪銷量總計為52.07萬輛,較2017年增長了11.1萬輛,其中,2018年其燃油車的銷售總量較上年減少了2.31萬輛。據此計算,2018年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較上年實際增加了13.41萬輛。
新能源車之所以銷量高于同價位燃油車,主要是因為電池成本高的影響。按常理來講量越大價格應該越低,但實際上金屬鋰的價格隨著需求增加出現了上漲,短期之內鋰電池的價格很難往下走。原本銷量增長、新能源車可以依靠補貼繼續增長業績,不過2019一旦補貼退去能否保持銷量就不好說。
退補政策,未來堪憂
進入2019年后,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激增、燃油車銷量繼續下滑“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補貼取消后市場將會發生變化。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退補事件普遍擔憂。雖然國家2019年正式的退補政策尚未出臺,但退補已是確定性的事宜。
早在《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2017-2020年我國新能汽車補貼標準將逐步下降。隨著補貼逐步退坡,車企很可能會漲價。雖新補貼政策尚未出臺,漲價區間暫時無法評價,但國補、地補同時減少,將給企業造成巨大壓力。
此外市場對比亞迪的看法也過分悲觀。根據花旗表發研究報告預計,內地汽車市場或提早于三月份出現轉折點,并對純電動車(NEV.HK)及高檔汽車股重新評級,預計內地汽車股的估值分歧將會愈來愈大并利好高增長股,相信對純電動車及高檔汽車最為有利,當中首選比亞迪。將沒有考慮其節省成本和自由現金流組合改善等因素,遂將比亞迪目標價由80港元升至87港元。
未來比亞迪會何去何從?時間見證。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