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期,源自高原、名噪一時的青稞酒,面臨困局。是“酒不香”,還是“巷子深”?
后疫情時期西北地產酒發展論壇17日在青海西寧開幕,來自青海、甘肅、陜西、寧夏、新疆等省(區)的酒類(業)協會代表共同論酒“道”。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們,過去以青稞為原料、以酩餾等技藝釀造的酒稱之青稞酒。
上述論壇組織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后,酒類消費者的消費場所、消費場景受到影響,加之近年來全國性名酒逐漸復蘇,地產酒同質化嚴重等諸多因素,使地產酒市場逐步萎縮。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是中國最大青稞酒生產基地,坐落于該縣的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青稞酒生產企業,一度被視為西北地區白酒行業龍頭,成青海省納稅大戶。
但近年來,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表現不佳。
據其官網介紹,不久前,互助縣有關部門到該公司開展以“保護青稞酒品牌、振興青稞酒產業”為主題的調研。相關人士認為,近年來,青稞酒在市場上品種過多,消費者難以選擇,各企業要精簡產品種類,合理布局中低高端產品,定價應符合當地居民收入。
原青海省商業廳廳長趙恒倫17日表示,如今,青海擁有一批大大小小的青稞酒生產企業,另外還有一些釀酒作坊,但如今,青海青稞酒業“練內功”方面出現了一些偏差,疫情后,聚會減少,銷量下滑,市場萎縮,青稞酒業出現空前難題。
趙恒倫建議,要引進更好的釀酒方法,釀更好的青稞酒,讓內行人研究青稞酒的不足,拓寬思路,走多條路,克服短處。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助理吳勇表示,中國酒類應多香型發展,百花齊放,釀符合當地氣質的美酒,讓其擁有獨特地域特色。(完)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