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北京友誼賓館聚英廳內群英匯聚、高朋滿座,在來自全國500多位優秀企業家的共同見證下,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阿里巴巴、華為、京東聯合發布《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倡議書》,共謀疫后重啟,論道數字化轉型。受疫情影響,企業如何用數字改變現代生活,用技術提振消費升級,用行動實現抱團取暖,用精神助力品牌發展?當天開幕的第十五屆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進行了相關探討。
乘風破浪,逐夢前行。由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發起的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已經走過了十五個年頭。十五年來,它承載著無數企業家的夢,彰顯著企業家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的精神訴求。盡管每屆年會都有創新,但不改的初心是要努力通過其成就更多的“中國品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把中小企業和企業家當作“心肝寶貝”,為品牌成長在新時代、新機遇下創造最理想的沃土。

來自全國的500多位優秀企業家齊聚第十五屆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共同探討中小企業發展。圖為年會現場。
凝聚中小企業家力量
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創業環境越來越好,成功企業家越來越多;對于今天的中小企業來說,則更需要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成就中小企業乘風破浪、超越夢想的核心動力,更是企業最好的品牌!“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已成為中國中小企業家精神助推器。
在第十五屆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商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姜明介紹,2006年,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更名伊始就積極參與創立了“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這個品牌。這是國內創辦最早、最具影響力的以中小企業家為主題的年度活動。每年的11月,眾多的中小企業家放下年底繁忙的工作,聚集到北京,尋求理解支持,尋找發展共鳴,進行交流與學習。15年一路走來,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見證了黨中央國務院支持中小企業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見證了社會對中小企業的寬容和期待,成為凝聚中小企業家精神力量的一個重要平臺。15年一路風雨、攜手前行,中小企業群體不斷地成長和成熟,崛起與壯大,中小企業家精神更是熠熠生輝。
據了解,全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民營經濟總量已占到全國GDP的50%以上,它們是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也是促進就業、發展經濟、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然而,這些中小企業有時也會身處困境:規模小,背后的辛苦受不到社會的關注;信用無法取得認證,實力往往被低估。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它們還是奮力地向上攀升。
“2021年,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將不斷優化和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純潔協會風氣,鞏固協會形象,珍惜‘中字頭’、‘國字號’榮譽,強化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會長王民表示,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正式啟動《中小商業企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研究與編制工作。重點研判新形勢下,商業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組建了跨部門的研究團隊,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我們要繼續強化調查研究能力,依托‘強企智庫’的獨特優勢,加大智力轉化服務,幫助會員企業建設專家外腦,將智庫資源變成一項可推廣、可產生效益的社會化服務。組建政企招商服務部門,搭建政企服務平臺,將幫助各級政府招商引資工作,推進優質會員企業走進地方政府成為一種常態化服務。”
企業家精神是真正品牌
在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里,涌現出許多優秀企業家代表,都在各自的領域里非常成功。我們看到了無數中小企業在創業路上的彷徨與焦慮,但更多見證了他們的成長與蛻變。在他們贏得品牌的成功背后,都有共有的一面,那就是企業家精神。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駐會副會長任興磊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說,“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中小企業的企業家精神?我們提煉了一些詞匯,創新、冒險、合作、包容、學習、執著、誠信、責任感、創業激情等,都是一些非常優秀的,且能夠助推企業前進和發展的精神品質。很多企業,就是因為企業家或企業的團隊擁有企業家精神,才贏得品牌的成功。”
民營醫院領域深耕者陳建煌認為,做企業,沒有人不想在穩定的空間中基業長青,但企業內外波濤暗涌,商業環境、政策環境、技術環境都在巨變,要想在一個風平浪靜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活下去乃至長期活下去,哪有那么容易?
過去15年,我們看到無數明星企業風光一時,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中小企業能穩定生長五年以上的已屬稀缺。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企業家更是被稱為“高危職業”,需要有對壓力進行轉化的能力。
對于企業家精神,很多人有著不同的理解,作為新一代創業者,青島海桐餐飲的刁志潔在全國113所高校投資了餐廳,每天都在奔波的路上,有經營上的壓力,更有心理層面的負重。他說,一想到公司需要處理的事情那么多,恨不得馬上趕到辦公室,這是壓力;同樣,想到事情很多,連上班的心情都沒了,但仍需要長期堅持前行。
過去15年的“年會舞臺”有無數閃耀的創業明星,他們獲得了物質,卻不一定擁有了快樂;獲得了別人眼中的風光無限,但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們在喧囂背后的內心迷失,很多時候更需要用心去讀懂他們的內心世界。
有著近30年創業歷練的重慶曙光都市工業園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官蜀對企業家精神有著別樣的解讀,他始終秉持“敬畏感恩”的信條走到今天。無論是創業初期幾乎屬于赤膊上陣的奮斗,還是今天把曙光產業園打造成全國中小企業產業園“曙光模式”的樣板,他始終把“敬畏感恩”當作繞不過去的明燈。
強烈的市場意識、客戶導向是企業家精神最讓人敬重的內容,也是讓無數中小企業穩健發展的保障。年會的合作伙伴華為、用友、贊華、天頤中服、東方微銀,還是美迪西、黑瞳科技、經洪實業、塞北機械,無一例外地沒有國字號背景、中字頭支撐,大家都是從一家很小的企業,通過市場化的發展路徑,客戶需求的服務導向,一步一步地發展壯大。它們善于到市場上爭取資源,而不是通過權力分配資源。比如華為,70%以上的營收來自海外,如果不是專注市場化發展,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
堅守社會責任的初心
開放、合作、共贏、包容與進取,是企業家精神應有的光芒。作為多個品牌成功運作的創意者和策劃者的葉文賢,是中訊高科潤滑油品牌的靈魂人物。他認為:“社會責任感是企業家的不二初心,是企業立足、成長和走向輝煌的基石。發揮好企業這個特殊平臺的作用,為公司成員展示更炫的職業風采,為社會進步創造更多的和諧要素,為民族復興奉獻更多的團隊力量,這是中訊高科的品牌初心,我們從未改變。與全體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同行,勇往直前,創造并共享新時代的財富盛宴,這就是中訊高科的責任和努力方向。”
“中國未來最大的機遇是什么?我們70%的經濟是靠消費來推動的,中國一定會在未來十年引領人類第二次的消費革命。”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副會長、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認為,當數字化遇到了消費升級,便會帶來新的火花,“上一次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嬰兒潮時代,如今中國遇見到了90后00后,這樣一個個年輕化的群體。”
劉松認為,除此以外,政府、企業都將面臨相應的數字化變化。數字化水平將定義城市治理水平與核心競爭力,分野加大。數字治理成為關鍵議題,數字政府建設進入快車道。數字化身份體系成為社會基礎設施。商業方面,商業數字化加速,企業數字化加速,組織在線加速。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供應鏈的數字化程度成為應對“黑天鵝”的勝負手。
華為副總裁鄭葉來表示,云、AI、5G等技術創新,讓產業智能升級進入快車道,企業只有加速轉型,才能繼續面向未來。鄭葉來表示,隨著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尤其是人工智能進入產業生產系統后,帶來產品與商業模式的變化是必然的。這意味著,未來運用技術賦能企業和產業智能升級,將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以華為自身為例,2017年華為正式發布華為云,開始從產品到服務的商業模式轉型。3年多來,華為云業務增速可觀。鄭葉來分享了一串關于華為云的最新數據:上線210+云服務、210+解決方案服務全球客戶,匯聚了150萬全球開發者,攜手伙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5個可用區,在10多個行業成功交付600多個人工智能項目。
“在服務企業過程中,我們意識到,企業使用AI改變生產系統將是必然選擇。”鄭葉來表示,這幾年來,華為云一直在致力于普惠AI,讓政府和企業都能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征程萬里風正勁,策馬揚鞭自奮蹄。第十五屆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雖已閉幕,但其倡導的企業家精神將一直給予我們動力,我們向中國中小企業家年會致敬,我們向中小企業家致敬,也致敬堅守夢想的企業家精神,致敬小中見大的驕傲,品牌背后的艱辛與榮耀。(高煥威 記者 薛玉東 文/圖)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