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公示全國首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名單,廣州開發區名列其中,成為廣州首個國家級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據悉,廣州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8000億元,占廣州市近40%。在保持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同時,該區創新推進“綠色”產業化,如今全區綠色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11家,產值達2364.5億元。
項目引進要過“綠色門檻”
近年來,廣州開發區綠色發展成效集中顯現,僅2020年10月以來,該區連續獲得綠色發展領域的國家級榮譽就達5個之多。
要經濟發展,也要綠水青山。在廣州開發區,招商引資要跨過“綠色門檻”。比如,該區建立了產業項目準入三級評審制度,除投資密度、產出效益等常規約束條件外,要求必須符合相關產業導向的環保要求。
“綠色門檻”也體現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該區制定出臺“黃金十條”“綠色十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均設置環保一票否決制門檻,要求申請對象需一年內未因發生環境違法行為受到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處罰,三年內未發生危害環境犯罪,將綠色發展理念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貫徹落實。
“綠色門檻”更體現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清潔生產審核”是該區推動企業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的重點之一。歷年以來,該區開展審核、通過驗收企業數量、超額年度任務數量均居廣州市各區之首。
企業拿出“屋頂”建光伏可獲獎勵
早在2007年,廣州開發區就研究出臺了《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以來,累計安排專項資金超過1.6億元,扶持了340余個循環經濟和低碳項目建設,帶動社會投資超過145億元。
為全方位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該區對原有政策進行了修改、創新,出臺了《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辦法》(以下“綠色十條”)。2017-2019年共安排7800萬元對循環經濟和資源利用、清潔生產審核等綠色低碳類項目進行扶持,撬動社會投資約50億元,全面推動建設國際化生態型創新城區。
以光伏發電項目為例,“綠色十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投資方、應用方(屋頂方)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或獎勵。其中,對投資方按照項目實際投資總額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金額最高100萬元。企業將廠房屋頂拿出來與投資方合作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無需投資一分錢,就可以按裝機容量直接獲得獎勵,并且獲得電價優惠,全面提高光伏發電建設積極性。在政策有力推動下,該區分布式光伏發電備案總裝機容量超140兆瓦,建成超90兆瓦,年發電量超過9000萬度,折算年節約標準煤約1.1 萬噸(當量值)。
產業綠色化,“綠色”產業化
2020年10月,廣州開發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通過國家驗收。通過循環化改造,該區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95.8%,如此高的關聯度意味著什么?通過一個例子就“可窺一斑”:
以區內資源回收龍頭企業萬綠達為例,萬綠達收集區內廢塑料、廢鋼鐵等進行加工利用,生產的廢塑料顆粒供應給金發科技進行改性加工,改性塑料供毅昌科技使用;毅昌科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和廢塑料按照不同等次分別再由萬綠達公司或金發科技回收利用,形成了廢舊塑料“原料生產廢物產生廢物回收利用再生產”的閉路循環系統。
如何向“綠色”要效益?廣州開發區給出了一份漂亮的答案:推動“綠色”產業化,發展綠色產業。近年來,該區完善政策,集聚要素,大力培育綠色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全區綠色產業規模以上企業211家,產值2364.5億元,其中年產值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25家。
綠色產業已經成為廣州開發區的支柱產業之一。該區鼓勵重點綠色企業創新,積極推動企業加大綠色技術創新投入,培育綠色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目前,區內有綠色產業相關國家級研發機構7家、省級76家、市級94家,全區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投入超90%以上,企業創新成果豐碩。(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曾妮)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