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金融科技行業的倫理體系建設越來越成為普遍共識。為積極響應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推動金融領域科技倫理體系建設的工作部署,筑牢防范金融風險的倫理防線,推動浙江金融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3月2日,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發起成立金融科技倫理(專業)委員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史晉川、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聯合主席賁圣林等出任學術委員并參會。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增強了金融發展活力,但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也帶來了個人隱私保護、信息繭房效應、數字鴻溝等倫理道德挑戰。
今年1月,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在年度會議上確定,推動金融領域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將是2021年工作重點之一。
“浙江省站在全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前沿,更應在倫理建設上率先作出行動。在金融科技發展的關鍵階段,引入倫理責任、社會責任的機制,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大事。金融科技倫理(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不僅有助于浙江金融科技高質量健康發展,也能為全國乃至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探索經驗。”李揚在會上表示。
賁圣林在成立會上宣讀了《浙江金融科技倫理七倡議》。該倡議呼吁金融科技從業者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穩妥創新,并在發展中充分考慮公平包容、開放共贏、安全審慎、尊重倫理和社會責任。具體倡議包括關注技術對人和社會的影響,尊重人的主體性和社會共同價值;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隱私權,充分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不斷增強數字服務包容性;倡導健康、積極、綠色的消費觀念和金融文化;把維護金融穩定與數據安全作為行業發展生命線,守正創新;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大眾多樣化金融需求等。
長期從事科技倫理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段偉文發現,在公眾認知中,科技倫理中被認為最重要的3大問題,分別是“尊重人的人格尊嚴、加強個人數據保護和避免技術濫用”。
賁圣林介紹,浙江金融科技倫理委員會成立后,將充分利用浙江經驗與特色,凝聚并發揮浙江乃至全國研究力量,于年內首先推動金融科技企業倫理自律機制研究、算法治理、數據利用與數據治理等重大課題研究,并且根據研究成果,推動行業規范和標準的落地。同時將在成員企業推動員工倫理規范培訓和考核等。(趙小燕)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