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據農業農村部消息,全國豬肉價格已連降7周。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已達2017年的95%。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正值豬肉消費淡季,預計豬肉市場價格仍有繼續下降的空間。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3月第2周,全國集市豬肉價格為每公斤46.26元,同比下降20.9%,較1月最高價低7.96元,較去年最高價低13.38元。期間,廣東、寧夏、安徽、福建、新疆等29個省份豬肉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截至3月17日14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37.56元/公斤,較2月1日的46.02元/公斤,降幅超18%。
豬肉價格下降很大程度得益于國內生豬產能的持續修復。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以來,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繼續增長,基礎產能持續恢復,生豬出欄量顯著增加,豬肉市場價格明顯回落。據監測,1、2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分別增長1.1%和1%,同比分別增長35%和34.1%。截至2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95%,全國生豬存欄量保持在4億頭以上。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424萬頭,同比增長71.2%。
前述負責人表示,綜合考慮前期生豬生產恢復、新生仔豬數量、豬飼料銷量等因素,預計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將同比增長65%左右,繼續保持較大幅度增加的趨勢。
在今年2月底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即表示,生豬供應最緊張時期已經過去,預計后期供給將逐漸寬松。預計今年二季度末將恢復到2017年底的水平。
日前,國家統計局披露的國民消費價格也顯示,今年2月全國豬肉價格成為影響CPI上行的制約力量。與果蔬不同,畜肉類價格下降1%,影響CPI下降約0.04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下降3.1%,影響CPI下降約0.07個百分點。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2021年度“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前述負責人表示,將跟蹤督促各地完成生豬生產恢復年度任務,確保豬肉市場正常供應;推動落實養殖用地、抵押貸款和環評承諾制試點等扶持政策,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引導大型養殖企業帶動中小養殖戶發展;監測生產發展動態,推動建立生豬產能儲備制度,以能繁母豬存欄為核心調控指標,以產銷大省、養殖大縣和大規模養殖企業為抓手,完善調控政策措施,協同有關部門開展逆周期調控,早研判早介入早應對,防止生豬生產大起大落。
“當前市場消費表現低迷,其實不僅僅是鮮豬肉市場,還有冷凍豬肉和豬肉制品的消費也都比較低迷。這也源于每年春節過后受消費淡季的影響,通常要持續到來年的5月份左右。春節以前,由于南方制作臘肉以及北方殺年豬消費需求,市場整體采購力度較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節后的需求。”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曾在采訪中表示,短期內,預計豬價整體將保持弱勢震蕩波動的態勢,出現大幅上漲或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記者 陶鳳 劉瀚琳)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