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匯企業聯合房地產服務和咨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發布報告指出,城市更新成為提升北京全球競爭力的引擎。對城市中已有的項目進行改造更新,為城市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目前大型城市發展的主旋律。
北京市政府通過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調整城市空間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同時,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大城市病”;轉變規劃方式,保障規劃實施。
這份名為《疏解與重塑:2020北京城市更新白皮書》的報告稱,現有城市發展同有限的土地供應之間的矛盾是催生城市更新最主要的原因。2010年,北京共推出2292萬平方米建設用地面積,而至2018年則下降至520萬平方米。商辦用地則更為稀缺,北京六城區推出的商辦規劃建筑面積從2010年的557萬平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73萬平方米。這意味著大型城市靠增量求發展的模式已經逐漸成為歷史,如何挖掘存量資產,對城市中已有的項目進行改造更新,為城市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目前大型城市發展的主旋律。
北京持續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發展的產業。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北京共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2648家,物流中心106個。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中,北京市供拆違騰退土地6828公頃,還綠1683公頃。
戴德梁行首席政策分析專家魏東表示,北京的首都屬性及近幾年大力推動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北京的城市更新創造了巨大的空間,原有的在城區內的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等產業在疏解之后遺留的土地及其上物業經過升級改造不但可實現資產升級和升值,同時可為城市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記者 阮煜琳)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