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世界各地的經濟交流日益頻密,由于法律、文化差異導致的國際商事糾紛也逐年增多。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內逐年攀升的商事仲裁案件數量,廣州仲裁委員會率先推出了互聯網仲裁庭審推薦標準(云仲裁廣州標準,以下簡稱“廣州標準”),在解決國際商事糾紛仲裁中得到廣泛應用,獲得了境外20多家仲裁機構的推廣認可。
在司法實踐中,仲裁憑借其自愿性、專業性、靈活性、保密性、經濟快捷和一裁終局等特性,日益被人們所青睞,成為解決民商事法律糾紛,特別是跨國民商事法律糾紛的首選方式。然而,在仲裁庭和仲裁秘書有限的情況下,保證案件處理的公平效率,是擺在眾多仲裁機構眼前的難題。
廣州仲裁委員會主任陳思民告訴中新社記者,互聯網仲裁屬于新興事物,其優勢在于程序靈活、使用便捷,同時,由于互聯網去中心化的特征等原因,不同仲裁機構在互聯網仲裁的軟硬件要求、程序設計、電子證據認證等方面沒有統一標準,不同法域、甚至中國不同地區的法院,在進行互聯網仲裁案件的司法審查時也有理解不同的情況。缺乏統一規范,必將限制互聯網仲裁的長遠發展。
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持續引領全球,在線爭議解決實踐也走在世界前列。2020年4月29日,廣州仲裁委員會的分支機構南沙國際仲裁中心進行了一場特殊庭審。三位仲裁員來自粵、港、澳三地,通過廣州仲裁委員會“云仲裁”平臺連線庭審,線上解決了一宗爭議金額超過1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企業拆借糾紛,從組庭到結案只用了13天。
今年4月21日,廣州仲裁委員會與瑞中法律協會、日內瓦國際調解中心通過遠程視頻方式舉行廣州標準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記者了解到,廣州仲裁委員會已與韓國、南非、泰國、匈牙利、伊朗、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印度、巴西、俄羅斯等與中國貿易往來較頻繁的國家的知名仲裁機構合作。
數據統計,廣州仲裁委員會2020年共計受理傳統(即線下)案件18754宗,蟬聯全國第一。隨著廣州標準受到境內外仲裁機構廣泛認同運用推廣,今年1至2月,受理涉港澳臺、涉外案件數量接近100宗,同比增長35.6%,標的額接近10億元,同比增長66.5%。
東莞市臺商企業協會秘書長顏士偉表示,廣州標準已經傳到海峽對岸,今年以來,多位東莞臺商因疫情防控需要,無法回到東莞解決商事糾紛,廣州標準解決了難題。
據悉,下一步,廣州仲裁委員會將重點加強與葡語系國家合作,除與仲裁機構合作外,還將把合作范圍擴大至調解中心、行業協會等境外機構。
在參加今年2月廣州仲裁委員會與巴西外貿協會調解中心舉辦在線研討會上,澳門律師業高等委員會主席陶智豪表示,中國和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合作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堅實的基礎,廣州仲裁委員會廣州標準和推出的跨境商事爭議在線解決平臺(ODR),為全球商事主體提供一條便捷、經濟、高效的解紛新途徑,促進了國際商業貿易發展。
與會的巴方代表表示,該平臺為全球在線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提供智慧方案。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