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人在朋友圈吐槽中成藥價格上漲,并曬出前后差價,表示難以接受。記者走訪新區多家藥店了解到,年初以來,近三成中成藥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部分漲價幅度較小,僅漲價幾元錢,但也有部分翻倍漲價甚至更多,平均漲幅也有20%左右。
醫藥企業“漲聲一片”
“一盒太極川貝枇杷糖漿、一盒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就多花了好幾十元。”家住塘沽的孫女士無奈道,之前去幼兒園接孩子就聽其他家長表示一些藥漲價了,沒想到差價這么大。記者了解到,孫女士購買的180毫升太極川貝枇杷糖漿由原來的19元左右漲到現在29元左右,10×10ml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由30元左右漲到50元左右,兩盒藥前后差價近30元,這也讓她直呼難以接受。
據了解,年初以來,不少藥企的部分核心產品價格出現上漲,少則幾元,多則翻倍甚至更多,漲幅在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其實,不少藥企也已經公開宣布將漲價。云南白藥、華潤三九等藥企的相關產品均進行了不同幅度的價格上調,“漲”聲一片。今年2月,佛慈制藥發公告,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情況,決定自2018年3月1日起對濃縮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膠劑、顆粒劑、片劑等多種劑型的100多個產品進行全線提價,上述產品出廠價平均上調17.6%,零售價也將做相應調整;吉林敖東宣布自9月15日起,安神補腦液10ml×10支規格的零售價格將調整為32元/盒;11月1日,太極集團發布公告稱,鑒于今年藿香正氣口服液主要原料蒼術等原、輔、包材價格持續上漲,為緩解公司成本持續上升壓力,從2018年11月1日起,公司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平均上調11%。同時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終端零售價作調整,具體零售價以各省市備案價格為準。
多重原因疊加導致漲價
根據多家藥企發布的漲價公告,原料和成本上漲是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
老百姓大藥房的工作人員介紹:“近兩年,各種中藥材漲跌互現,其中,野生藥材和動物藥材一直在漲價。不少中成藥因某味或幾味中藥成分價格變動導致藥品出現漲價,像三九感冒靈,其野菊花、金盞銀盤等藥材成分價格提升。”記者了解到,天麻、金銀花、海螵蛸、山藥等部分中藥材價格上漲,如金銀花2016年市場價在100元/千克左右,2017年漲到150元/千克左右,現在市場價到了200元/千克左右。
而名居花園大藥房工作人員介紹,人們對中成藥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像是冬天常備的治療感冒發燒咳嗽的一類藥品,尤其是兒童感冒用的中成藥,賣得比較好,比較受認可。但有部分價格實惠效果好的中成藥出現斷貨的現象,顧客跑好幾家藥店也買不到。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中成藥行業市場需求及前景分析報告》顯示,中成藥銷售收入由2012年的4131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67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9%。預計2018年中成藥銷售收入將突破8000億元。中成藥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接受,市場需求量大增,拉動藥價上漲。
某藥業集團(天津)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對中成藥的質量監管越來越嚴格,中成藥質量標準已數次修改,相應的管理體系已經形成。為保證質量,藥企在原材料和生產上的投入加大,如一些藥企選擇質量更優的藥材,成本也上升。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