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年底“大限”已不足一周,各地網貸機構合規情況如何?深圳商報記者多方調查后發現,通過一年的整改,網貸行業合規情況已有明顯改善,但整體而言,仍任重道遠。
提交自查報告情況遠超預期
今年8月,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小組下發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并下發了《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共108條(下文簡稱“108條”)。合規檢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機構自查、自律檢查和行政核查。按計劃,監管要求本次合規檢查應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其中,提交自查報告是此次合規檢查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來看,提交自查報告完成情況超預期。據零壹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北京地區正常運營的305家平臺中,至少127家平臺已提交自查報告,占41.63%;廣東地區正常運營的平臺共308家,153家已提交自查報告,占49.68%;上海正常運營的平臺189家,55家已提交自查報告,占比29.1%。
值得一提的是,據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各地合規檢查進度不一,但深圳的機構自查、自律檢查均已完成,已進入行政核查階段。
逾半數平臺存管“未達標”
上線銀行存管,是網貸機構想獲得備案的重要“前置條件”之一。截至12月4日傍晚,據網貸之家統計顯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公示29家銀行對接的557家P2P平臺存管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29家已通過協會測評并披露對接平臺名單的存管銀行,還有13家已通過協會測評但尚未披露對接平臺名單的存管銀行,如存管大戶江西銀行、浙商銀行、徽商銀行、上海銀行(10.840,-0.07,-0.64%)等。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正常運營網貸平臺1181家,意味著還有超過半數的網貸平臺未上線銀行存管或是其存管銀行未通過“白名單”評測。
自查平臺六成多三證不全
“隨著合規檢查深入,網貸平臺的信息披露整體情況有所提升。但網貸平臺官網的信息批露情況仍然參差不齊,大平臺特別是頭部平臺的信息披露情況更樂觀一些,小平臺特別是問題平臺信息披露透明度較低。” 融360網貸分析師艾亞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提交自查報告的532家網貸平臺中,有97家平臺披露或部分披露合規檢查要求必須公開的審核信息,包括財務報表、合規報告、第三方審計報告,占比18.23%,即信披達標的不足兩成。有118家平臺通過中互金協會或者網貸平臺官網披露了網貸行業諱莫如深的逾期和代償數據,占比22.18%。但在532家提交自查報告的網貸平臺中,還有很多網貸平臺信息披露不太透明,特別是運營信息披露得很少,有至少62家網貸平臺未在官網披露待還余額數據,占比11.65%;有至少199家缺失成交量、投資人以及借款人等基本運營數據,占比37.40%。
此外,ICP經營許可證和國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也是網貸機構是否合規的“必備條件”之一。但據融360評級組的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底,僅有300家平臺擁有ICP經營許可證,180多家網貸平臺通過公安機關的信息安全等保三級。另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在已經提交自查報告的500多家平臺中,銀行存管、等保三級、ICP經營許可證“三證”齊全者,占比仍不足四成,六成多三證不全。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