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寶公司與廣藥集團的纏斗還沒結束,繼“紅罐包裝”案后,“王老吉”商標糾紛進入白熱化階段。
白云山(38.090,0.08,0.21%)(600332.SH)7月27日下午公告,就加多寶集團相關6家主體公司侵犯廣藥集團“王老吉”注冊商標糾紛案件,控股股東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廣藥集團)收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民事判決書》。廣東省高院判處加多寶集團相關6家公司自判決發生法律效力起十日內,賠償廣藥集團相關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14.41億元。
不過,加多寶隨即發布公告表示,“加多寶不服該一審判決,并立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該一審判決不會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年的纏斗中,“涼茶雙雄”的市場地位已發生了反轉,加多寶元氣大傷,屢屢被傳出業績下滑、停產等消息,高層人事變動頻繁。
“王老吉”商標糾紛一審判決
加多寶賠14.4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廣藥集團最早于2014年對法定代表人均為“張樹容”的6家加多寶集團相關公司提起侵權訴訟,要求加多寶集團方面賠償廣藥集團10億元經濟損失。2015年1月,廣藥集團將索賠金額提高至29.3億元。
根據廣東高院《一審判決書》決定,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簡稱“廣東加多寶”)、浙江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福建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杭州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武漢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共計賠償廣藥集團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14.4億元。
同時判處,1469.3萬元案件受理費用由原告與被告各負擔一半。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高院判處賠付的14.4億元,為加多寶集團涉案主體自2010年5月2日至2012年5月19日因侵害“王老吉”注冊商標造成的廣藥集團經濟損失,其中廣東加多寶為賠償主體,剩余5家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目前該判決為一審判決,廣藥王老吉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王老吉’尊重法律的判決,法律對加多寶侵權事實的認定是對‘王老吉’這一中華老字號品牌的進一步保護,同時也是對低成本違法的一種警示。”
白云山同時在公告中表示,預計本次判決對上市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潤不會產生影響。
廣藥集團“死磕”紅罐包裝裝潢權益
早于廣藥集團與加多寶之間“王老吉”注冊商標紛爭的,是兩家公司“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歸屬的糾紛。2012年7月,廣藥集團與加多寶集團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均主張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的權益,并據此訴指對方生產銷售的紅罐涼茶商品的包裝裝潢構成侵權。
廣東高院于隨后的一審判決表示,“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享有者應為廣藥集團,法院遂判令加多寶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刊登聲明消除影響,并賠償廣藥集團經濟損失1.5億元及合理維權費用26萬余元。加多寶集團敗訴后,產品被迫由紅罐改為金罐。
但是在“紅罐王老吉涼茶”二審提交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后,判決結果出現逆轉。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宣判,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
今年6月,幾乎與加多寶重啟紅罐包裝上市同時,法院正式受理了廣藥集團關于與加多寶集團“共享紅罐包裝”判決結果的再次審理申請,在廣藥集團與加多寶集團數年圍繞“紅罐王老吉”相關商標訴訟、包裝裝潢權益的訴訟中,廣藥集團“死磕”的決心可見一斑。
王老吉份額反超加多寶
曾幾何時,王老吉和加多寶友好合作在涼茶市場打下了一片江山。但在2012年,廣藥集團收回“王老吉”品牌,運營“王老吉”多年的加多寶失去了打造多年的“王老吉”,在與“王老吉”多年年博弈之外,開始了自有品牌“加多寶”涼茶的品牌重建之路。
通過巨大的營銷投入,再加上涼茶市場的快發展,2012年加多寶的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而2013年在2012年的基礎上增長了20%~30%。到了2014年底,加多寶公開表示,為慶祝2014年加多寶銷量再度奪金,推出金罐涼茶。由此可見,在2014年加多寶的銷售依然可觀。加多寶能夠在失去“王老吉”品牌之后,再次崛起,可說是涼茶界的一個奇跡。
不過,據智通財經報道數據,加多寶的銷售額在2015年開始停滯,2016年更是出現倒退,去年則下滑至150億元;而王老吉銷售額在2015年就突破200億元,并不斷拉開與加多寶的差距,目前市場份額已經突破70%,實現反超。
著名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向認為,加多寶從1995年推出涼茶至今的盈利,基本用在了與王老吉的斗爭上了,還有價格戰、爭奪渠道經銷商等等。而實際上,加多寶和王老吉是兩敗俱傷,兩家近年來的利潤均不高。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