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江西控股子公司是否存在修改核心數據及相關排污是否達標,還有待有關方面最終認定,但其高管連續減持也已引起市場關注
環保風暴正在席卷全國,這一次,一家主營環保業務的上市公司成為新的靶標。
東江環保(002672.SZ)是一家專業從事廢物管理和環境服務的高科技環保企業,主營業務為工業廢物處理、市政廢物處理以及增值配套服務。2003年,該公司先行于香港聯交所掛牌(0895.HK),2012年4月26日又在深交所上市。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廣東省國資委。
作為一家背景深厚且主攻環保業務的上市企業,原本應在持續的環保監管大環境下受益,然而,實際情況正好相反。
今年5月23日,有媒體在對東江環保控股子公司江西東江環保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江西東江)采訪過程中,對其焚燒爐的爐溫、旁路以及監控系統等問題提出質疑。此后公安部門針對記者質疑的情況,于次日對江西東江主要責任人采取刑事拘留進行詢問調查。
5月28日,江西省豐城市環保局下發《責令改正決定書》,《決定書》指在線監控及現場監測數據顯示江西東江外排廢氣含氧量不穩定;二燃室溫度有時低于環評中≥1100度的要求;江西東江人員擅自操作使用廢氣在線監控設施。針對上述問題,地方環保局責令該公司立即停止違法排污行為,同時要求所有從事自動監控設施的操作及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上述事件發生后,東江環保聲稱已委托第三方中介機構對江西東江進行環保合規經營核查,并配合當地監管部門及專家調查取證。結果是,上市公司對于報道中關于通過旁路未經處理排放及自行修改數據等問題并不認可,同時認定江西東江并不存在煙氣未經處理排放及篡改監測設備數據的行為。
環保部門自然不會接受此種“戲劇性”的反轉。6月25日晚,江西東江收到江西省豐城市環保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罰款總額:五十萬元。
對于這份處罰告知書,東江環保依然不服。該公司證券部人士對《投資時報》記者表示:“這只是環保局下發的一份事先告知書,江西東江將對上述行政處罰告知書提出書面陳訴申辯意見,所以會否接受行政處罰,有待政府部門對江西東江的事實認定后最終確定。”
然而,僅僅事隔一天,事態發生根本性改變。6月26日晚,江西東江總經理及兩名安環工作人員因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江西省豐城市公安局逮捕。
對此,東江環保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投資時報》記者:“該事項仍在調查過程中。目前江西東江試生產正常,公司將持續密切關注該事項進展并做好相關工作安排。”
一邊是窮追猛打欲辦“鐵案”,一邊是不斷申訴自陳委屈。這一幕,在近一年來的環保監察事件中極為罕見。
僵局還在繼續,但該公司股價卻成為驚弓之鳥。6月27日當天,東江環保A股應聲跌停,東江環保H股(00895.HK)當日則下跌9.21%。截至7月2日,短短6個交易日中,東江環保A股下跌幅度已經達到26%,并且在6月29日一度創下12.51元/股的歷史低價。
至7月2日收盤,東江環保A股和H股分別上揚1.99%和4.68%,市場恐慌情緒似乎已有緩解跡象。
必須承認,6月25日中央電視臺對中央環保督查回頭看的重磅報道,是本次事件的一個拐點。
上述報道質疑東江環保控股子公司江西東江在夜間部分運作時間危廢燃燒溫度低于環評要求;另外一氧化碳等部分排放氣體濃度超標,甚至還通過旁路排放;同時在在線監測系統中,操作員可以打開參數設置,對監測廢氣的各種核心參數如量程、斜率等進行修改。
這無異于是一次極為嚴厲的指控。次日晚,江西東江總經理及兩名安環工作人員以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江西省豐城市公安局執行逮捕。
《投資時報》記者了解到,近期圍繞長江經濟帶的專項清廢行動聲勢相當浩大,規格類似于2017年的環保督察。東江環保作為廣東省國資委旗下國內危廢處置龍頭公司,目前危廢資質產能160萬噸/年。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政府連串行動已暴露出長江經濟帶此前在處置危廢領域內的諸多問題,該公司自然成為監管的重點。
而江西東江貢獻給東江環保的收益則相當可觀。根據后者2017年年報披露,江西東江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61億元,占東江環保總營收的5.19%,實現凈利潤5162萬元,占總凈利的11%。
對于此次事件的影響,有環保行業研究人士指出,該公司江西固廢中心項目一期8.6萬噸/年的無害化項目已于2016年底投產,二期28萬噸/年的資源化項目預計于2018年建成,目前已進入驗收階段。“可能會因為此次事件影響驗收進度,從而對項目的投產有所拖緩。”該人士說。
另外,上述事件已引發市場對東江環保經營能力及誠信度的嚴重質疑。東江環保證券部人士則對《投資時報》表示:“江西東江被帶走的總經理也是當地項目負責人。目前事件結果仍需進一步核查認定,但公司未出現停產情形,對整體經營的實質影響不大。”
針對東江環保存在污染物監測數據可能造假等問題。深交所亦第一時間對該公司下發了關注函,要求其認真核查并全面說明公司及各子公司的排污信息和環境監測方案執行情況、是否存在“貓鼠同盟”的問題,說明公司停產整改的范圍、時間,相關人員刑事拘留情況及對生產經營的影響,自查是否存在導致股票交易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
與江西東江控股子公司陷入輿論漩渦進而面臨行政處罰相比,近期東江環保高管接連減持套現同樣格外引人注目。
數據顯示,該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王娜在6月13日減持3萬股,套現市值為51萬元。其第四大股東、副董事長、總裁李永鵬自5月3日至5月10日減持股份500萬股,減持市值高達7679.53萬元。
仔細查閱公告,《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在2017年10月21日公告過關于公司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從公告內容來看,減持原因為“個人資金需要”,其中披露的減持股東有3人,分別是該公司副董事長、總裁李永鵬預減持500萬股,副總裁謝亨華預減持10萬股,董事會秘書王恬預減持43.5萬股。
數據顯示,自2017年10月21日披露減持計劃以來,截至2018年7月2日,李永鵬和王恬(已于2017年12月25日、26日合計減持43.5萬股,套現719萬元)已經分別完成減持計劃。謝亨華預減持10萬股,從交易記錄來看,在今年1月3日至1月5日其共計減持3萬股,套現市值為50.50萬元,按其減持計劃,還將有7萬股等待拋售。
對于該公司高管的大額減持,其證券部人士解釋為,減持屬于正常范圍,總裁李永鵬個人持股數量較多,因此減持比重自然較大。
伴隨著高管的大額減持,特別是該公司內部審計負責人郭一曲已于近期辭職,這或許預示著該公司的風波還將繼續。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