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棚改暫停,去庫存任務完成……如果非要加上一個限定,大概會是“勝利”完成。
然而,對于一些買房人,尤其是三四線城市買了房投了資的購房者,這個“勝利”是苦澀的。
這一切都源自三四線樓市出乎意料地、如野火燎原般的爆發。

三四線城市年輕人,不敢再談理想
筆者之前撰文就指出,從這次三四線樓市爆發的原因看,棚改貨幣化是直接因素,而長期的經濟形勢和人口流出狀態,會讓三四線樓市漲得快,但不會持久。
而且房價上漲帶來的后果,會讓一批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失去信心;不要只看棚改拆遷帶來的財富效應,但是畢竟沒有產業經濟支撐,這波樓市一夜之間就讓很多人辛苦攢了很多年的財富,變成了紙面上的財富;讓很多人慢節奏的生活,一下子就變成了負債的日子。

數據顯示,三四線年輕人房租房貸所占收入30%以上的比例比一線城市高6%,而房貸占收入一半以上的竟達到15.1%;存款方面,“30歲之前無存款”比例已達35.7%。
從此之后三四線城市年輕人,奢談理想。
土地流拍,開發商何去何從?
如果是,房價上漲,窮了年輕人,富了開發商,也算是經濟的發展。但實際情況呢?開發商的日子,似乎也不好過。

數據顯示,2018年開年至7月底,一線城市土地流拍共有13宗,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二線城市土地流拍共154宗,同比增長200%;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拍合計達629宗,同比增長121%。預計到年底,整體流拍規模,應該會創造歷史吧。
開發商為啥不趕拿地了?
負債率過高,市場不景氣??墒?,如果市場景氣了,豈不是炒房客又要卷土重來?但樊綱曾表示:“限售限貸限離婚等是改變價格參數,限價是改變價格機制,會加重走后門的現象。限別的東西可以,限價的話市場化改革要出問題。”

廣州出現斷供,投資者何去何從?
近日,有消息稱,廣州中介拋出一批八折、八五折的房源,這批房都是來自銀行的不良資產拍賣,說白了,就是買房人斷供了。
眾所周知,中國南方,尤其是沿海省份,金融非常普遍。在樓市最熱時,在銀行管控開始后,很多投資者都是通過小額貸款、P2 P等加杠桿購房。
然而,樓市說冷就冷,房價不漲,投資客資金壓力陡然增加;扛不住了,只能選擇斷供棄房。

這并非普遍現象,也不用引起恐慌,但投資者必須要以前車之鑒為后事之師,要清楚杠桿不是萬能的,盲目加杠桿撬動的投資,和賭博并無二樣。
投資,一方面充滿著不確定性,外行看起來,就是在賭博;另一方面,投資是一門科學,所以,總有人一如既往的保持穩健。

比如,很多人都關注資產的價格問題,但價格并非資產的核心,因為這是短期的浮動的,并不能折射資產的本質。真正要衡量的,是資產的價值、內在競爭力、行業前景、市場環境等各方面因素。這些不但決定了資產的真正價值和未來走勢,也決定了資產的安全邊際,保證投資者財富的長治久安。
所以盲目追求價格指數,盲目介入過熱的市場,是這次樓市所有失敗者共同的原因;既然市場是存在起伏的,如果只想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那么這個愿望最后就會變成幻想。對于變化不定的市場和捉摸不透的政策,投資者要想立于不敗,最基本要做到兩點:一、學會見好就收,不要妄圖吃魚尾;二、學會對沖風險,把資金分散到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這是投資的基本要義,也是應對當下樓市波動的策略。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煉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