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期間,北京各區舉辦基層科普活動超過650項,參與人數16萬余人次。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5月26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北京市科委聯合召開“2019年北京科技周成效專場新聞發布會”,市科委副巡視員張志松稱,科技周主場8天共吸引12萬人次現場參觀體驗。北京市提升科普基地服務能力,已布局形成了覆蓋16區的科普基地服務體系。
今天,為期8天的“2019年北京科技周活動”落幕。據不完全統計,科技周期間,全市舉辦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暨北京創新創業大賽季等大型科普活動10余項;各區科技周舉辦基層科普活動超過650項,參與人數16萬余人次;各行業、各科普基地舉辦活動超過300項。
張志松稱,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展示了北京地區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高精尖產業發展成果等內容,如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沙盤、下肢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等展項,將大科學裝置、關鍵技術突破等成果以科普化方式展現給社會公眾,讓公眾充分感受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下肢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在康復行業是個新兵,它的療效還不被更多人所知。”北京大艾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機器人對偏癱患者、截癱患者和腦癱兒童展現出了很好的療效,此次科技周是一個很好的科普平臺,讓更多人了解這項成果。
據張志松介紹,北京市提升科普基地服務能力,已布局形成了覆蓋16區的科普基地服務體系。本屆科技周主場調動科普基地資源,展示了有趣奇妙的科普產品。比如,北京天文館“天文望遠鏡”、萬華鏡科學館“創意萬花筒”、國術科技“桌面交互一體機”等展項都來到科技周主場,展現了新時代北京科普基地的服務水平。
據悉,科技周主場8天共吸引12萬人次現場參觀體驗。主場的科技盛宴已成為公眾了解、體驗我國科技發展成就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窗口。參觀者不僅有北京市民,還有其他省市的觀眾甚至國外游客,一些科技周“粉絲”更是連續幾年來到科技周主場。
關鍵詞: 北京科技周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