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5時5分,地鐵亦莊線亦莊火車站A口和D口的鐵柵欄門被工作人員緩緩拉開,這座線路圖上“看得見卻到不了”的終點站正式啟用。這意味著,運行已八年有余的地鐵亦莊線所有車站全部啟用,實現了滿圖運行。
地鐵亦莊線讓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北京經開區”)與外界的聯通能力有了幾何級的擴增。運營十年,這條地鐵線不僅見證了北京經開區從開發區到一座創新城的蛻變,也見證了北京高質量發展的足跡。
消失的“頭等艙”
地鐵亦莊線是北京市地鐵線網規劃中的市郊線L2線,也是北京市第十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于2010年12月30日一期開通運營,即宋家莊站至次渠站。地鐵亦莊線起自豐臺區宋家莊站,途經朝陽區、大興區,終點止于通州區亦莊火車站。
北京經開區在北京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讓地鐵亦莊線成為了北京地鐵線路中“人氣最旺”的線路之一。
在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北京交通發展年報》(以下簡稱“《發展年報》”)中顯示,北京地鐵4號線上行、1號線上行、昌平線下行等12條線路早高峰時段地鐵最“擠”。其中就包括地鐵亦莊線下行,即宋家莊-次渠方向。《發展年報》稱,地鐵亦莊線擁擠度大于0.9占間數占比為58.3%,舒適性指數為8.6,級別為極不舒適。
家住馬連道的李先生在北京經開區的朝林大廈附近上班,通勤單程約26公里。李先生說:“雖然公司待遇還不錯,但如果沒有地鐵亦莊線,當初絕對不會接受這份offer,每天我的通勤路徑是地鐵7號線、地鐵5號線、地鐵亦莊線,單程的時間大約是75分鐘,時間上還能接受,就是早晚高峰時人不少,不過也習慣了。”
與李先生每天一個往返不同,家住海淀的翁先生因為有業務原因,一個月大約要去五六次北京經開區。“我可是地鐵亦莊線最早的一批忠實乘客。在這條地鐵線路開通前,沒有特別的急事時我都是坐公共汽車去,不夸張的說,單程就要近3個小時。”翁先生介紹說,地鐵亦莊線開通后為他極大的節約了時間,“開通這些年,這條線路的乘客越來越多,特別是早晚高峰的時候,以前那種近似于乘坐‘頭等艙’的‘待遇’一去不返了”。
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客流,從2020年4月8日起,亦莊線采取超長超強列車運行方式,工作日早晚高峰最小運行間隔時間縮短至3分鐘。
崛起的創新城
地鐵亦莊線客流量的飆升,可以看作是北京經開區創新發展的縮影。
發軔于1992年的北京經開區,是北京被國務院批準的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9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北京經開區范圍內的7平方公里被確定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亦莊科技園。也就是說,北京經開區可享受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雙重政策。
同時,在北京經濟轉型發展中,布局了“三城一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經開區就是其中的“一區”,成為了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之一。
2019年12月11日,《亦莊新城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兑巹潯访鞔_了要建設世界一流的產業綜合新城的目標,規劃了約225平方公里的范圍,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性產業集群和科技服務中心正在北京城南崛起。
值得關注的是,數日前的9月28日,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在北京經開區掛牌,其主要功能聚焦于建設科技成果轉換承載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國際高端功能機構集聚區。
經過多年的發展,北京經開區目前入區企業從最初的十幾家已躍升到2萬余家,其中不乏奔馳、GE、拜耳、京東等數十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智慧出行、智慧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越來越多的智慧場景在這里成型,眾多高精尖產業的發展成果,正不斷給經濟賦能,不斷惠及百姓生活。升級版北京經開區的核心產業可以說是高質量發展的點睛之筆,包括5G等前沿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共同構成了北京市高質量發展體系。
北京經開區工委書記王少峰說:“經開區既是首都高精尖產業的主陣地,也是宜業宜居的產業新城。抓好高精尖項目落地,做好政策服務、環境服務和生活服務,提前謀劃產業布局,將有力推動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不斷增強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有分析同時指出,在另一個維度,軌道交通系統延伸的最重要貢獻,是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及產業結構優化——地鐵亦莊線的滿荷“工作”,也提速了北京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腳步。
奔跑的新場景
作為北京實體經濟的主陣地,在鋼軌上“飛馳”的北京經開區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在實現了0.1%、0.7%、1.9%三連漲之后,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出北京經開區經濟強勁復蘇的態勢持續向好,2020年1-9月,北京經開區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2%,增幅持續擴大,增速同比大幅提高2.3個百分點,良好的工業增長態勢也為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帶來了同比4.2%的增長。
去?年6月,北京經開區制定了新的產業規劃,提出以實現6000億元產值目標進一步推動四大主導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
北京經開區聚焦的這些主導產業也成為了北京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十八大以來,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創新發展實現矚目的成就,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等領域碩果累累,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特別是當下,北京市正大力推動開放應用場景,不僅為創新企業拓展市場提供新實驗空間,而且在不斷加速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大眾的進程。
鏡頭拉回到北京經開區。覆蓋京津冀85%交通場景的封閉測試基地、全面開放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集智慧和綠色于一身的國家級“綠色工廠”……不久前,北京經開區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十大應用場景。
去年,北京經開區提出要建設“場景新城”,讓城市成為創新的第一現場,力促產業落地和科技成果轉化,陸續發布了“飛天場景”“5G場景”“無廢場景”等。
眼下,軌道交通與北京經開區之間的相互作用效能正持續釋放,而這一紅利將進一步顯現。
今年底,全長13.25公里的亦莊有軌電車T1線,將開始試運營。
區域快線S7線、M17線、M21線、M102線、M24線、M8線南延……在未來的15年,北京將進一步織密北京經開區的軌道交通網,與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三城”、雄安新區聯系的更緊密,讓“一區”“跑”得更穩、更快。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