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金融情報局網

我國下半年金融防風險工作開展有何重點?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資訊 > 國內 > 正文  2021-08-10 09:33:28 來源: 金融時報

金融防風險仍是2021年下半年金融監管的重要主題之一。央行年中工作會強調,持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銀保監會提出,要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那么,在我國金融防風險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礎上,下半年工作開展有何重點?

“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是我國銀行業三大風險隱患的根源。要持續加強跟蹤分析和預警預測,加強風險防控的基礎制度完善和應急預案建設,提升風險防控和處置能力,做到盡早發現、及時處理、盡快復原,即防患于未然。”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關注結構性信用風險問題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已多次提示不良資產反彈風險,要求保持處置力度不減。銀保監會在日前召開的全系統2021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電視電話)座談會上再次強調,“積極應對不良資產集中反彈”。

近期,我國銀行業持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據銀保監會披露,2021年一季度,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4632億元,同比多處置100多億元。銀行業處置意愿較高,同時在監管政策引導下,繼續加大不良貸款核銷。據人民銀行統計,2021年1月至5月,銀行貸款核銷金額2564億元,同比增加145億元,創近年來新高。

從目前來看,宏觀經濟復蘇跡象顯現,銀行業信用風險有所收斂,但恢復基礎仍不牢固,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未來一段時間不良資產存在著反彈的可能,特別是一些結構性問題值得關注。

“展望下半年,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態勢未變,銀行資產質量仍將保持穩定,不會出現集中暴露的情況,但也需要關注以下潛在風險:一是受近期局部地區疫情反復影響,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等行業的恢復時間會比預期更長。二是部分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情況并未改善,信用卡等違約率可能持續上升。”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級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警惕房企和大型企業的風險傳導。”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首席不良資產研究員王洋分析,未來,房地產企業不僅面臨政策壓力下的流動性風險,也逐步面臨市場走弱帶來的實質性償債風險。與此同時,下半年和明年地方國企包括融資平臺到期債務規模大,風險可能趨于釋放。

從銀行業主體來看,以城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或面臨更大挑戰。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城商行和農商行不良率同比分別下降0.51和0.39個百分點,但仍分別達到1.94%和3.7%,相對較高。城商行不良率比上年末上升0.13個百分點,潛在不良較多。

“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保持資產質量穩定的挑戰較大,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存在著‘雙升’的可能。應加大力度創新措施,進一步遏制增量、處置存量。”董希淼認為。

“從長周期視角來看,考慮到我國局部領域的脆弱性依然較大,加大了不良資產集中暴露可能性。銀行需要未雨綢繆,做好不良資產集中反彈的應對。”李佩珈對此進一步建議,要加強風險識別與監測,做到風險早發現、早識別;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做到有扶有控、有保有壓,避免信貸過度集中;加大不良資產撥備計提,應對潛在風險暴露的可能性;利用好不良資產證券化底層資產擴圍的機遇,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

嚴防股東違法違規行為

近年來,股東股權整頓工作一直頗受監管重視。銀保監會自2020年7月首次公開銀行保險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以來,目前,已分三批次向社會公開違法違規情節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的合計66名銀行保險機構股東名單,加大公開懲戒。銀保監會在此次年中工作會上再次強調,“加大對違法違規股東懲處力度。”

“部分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是近年來部分中小商業銀行風險事項頻發的原因之一。例如,部分大股東利用自身權利,從事多種監管套利活動,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推高了中小銀行經營風險。考慮到公司治理機制完善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因此,本次會議提出要繼續加大對違法違規股東的懲處力度。”李佩珈表示。

結合銀保監會披露的前三批公布的股東主要違法違規行為來看,“入股資金來源不符合監管規定”“編制或者提供虛假材料”“存在涉黑涉惡等違法犯罪行為”是違法違規行為的“重災區”,三批公布信息中均有提及。下一階段,違規開展關聯交易或謀取不當利益、關聯持股超過監管比例限制等“踩紅線”行為將是監管重點關注的對象。

“就目前來看,大股東過度干預銀行經營導致公司治理失靈、股東將銀行當做‘提款機’過度融資等違規行為需要重點關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

“下一階段需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股東越位甚至是粗暴干涉銀行正常的經營管理;二是不正當關聯交易問題;三是部分中小銀行違背公司治理程序任免高管等問題。”董希淼分析。

進一步規范理財等業務發展

銀保監會上述會議進一步表示,嚴防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據銀保監會披露,截至目前,我國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23萬億元。目前,我國影子銀行規模雖已大幅壓降,但存量規模依然較大,稍有不慎就極易反彈回潮。

從銀保監會日前開展的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專項現場檢查結果來看,多家銀行機構在同業、理財、委托貸款等涉及影子銀行業務中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內控管理不完善,業務制度不健全,前期檢查發現的部分違法違規行為整改不到位,甚至屢查屢犯;二是風險隔離不到位,理財產品之間、理財產品與自營業務之間的不當交易仍時有發生;三是產品管理不規范,未完全執行“穿透式管理”要求,部分理財產品未準確登記、報告和披露底層資產信息;四是資金投向不合規,為房地產市場或地方政府違規提供融資的情形依然存在。例如,某銀行存在利用本行表內自有資金為本行表外理財產品提供融資,理財資金違規投向土地儲備項目等23項違法違規事實。

專家對此表示,下半年,要防止金融機構再次通過交叉性金融產品無序加杠桿,對各種“類信貸”新花樣必須遏制在初期階段;要認真落實資管新規,確保存量資管產品整治任務順利完成。

專家強調,防范影子銀行風險的重點還在于防范銀行違規。“繼續抓住影子銀行及交叉金融產品風險,嚴查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業務發展速度與內控和風險管理能力不匹配,違規加杠桿、加鏈條、監管套利等行為,進一步規范合作業務發展,防范金融風險發生。”董希淼表示。

關鍵詞: 下半年 金融防風險 信用風險 股東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