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是心梗的高發季節。公共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可提高生命搶救成功率。近期,廣州公開場所連續發生的兩起搶救心臟驟停患者事件中,“救命神器”AED發揮了重要作用。
11月21日晚,在廣州某大學球場上,一位老年男性市民突然暈倒,心臟驟停。球場上的保安立即聯系附近醫院門診部醫生。20時52分,值班醫生接到電話,指示保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隨即和同事攜帶AED、搶救物品騎車趕往現場。經過持續搶救,約21時20分,患者頸動脈搏動恢復,胸廓起伏,自主呼吸恢復,被轉送至附近醫院急診科進一步搶救。
無獨有偶。11月13日下午,該醫院的醫護人員曾聯合廣州地鐵黃沙站的工作人員為一位突然倒地、心臟驟停的中年男性乘客進行心肺復蘇,并使用AED進行了兩次除顫,最終使該乘客心臟復跳,轉送醫院進一步治療。
“救命神器”AED應該怎樣用?專家介紹,一旦發現有人突然出現突然跌倒、呼之不應、意識喪失等癥狀,應該馬上想到該患者很可能出現了心搏驟停,應立即呼救,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叫人或自己取得AED。
怎么做心肺復蘇術?呼救完畢,接下來應該馬上評估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沒有了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呼吸動作不明顯或長時間停頓后抽泣樣呼吸),且沒有任何的肢體動作及發聲,可以斷定患者出現心搏驟停,須立即實施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關鍵步驟:
1.實施高質量的胸外按壓。使患者仰臥于質地較硬的平面(如地板、桌面等),施救者位于患者一側。選擇患者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段,男性雙乳頭連線的中點位置),以一手的手掌根部接觸患者,另一手置于該手掌上方,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整個上半身的力量垂直于地面對胸廓實施快速(100—120次/分)、用力(5—6厘米深度)的按壓。每次按壓時,按壓和放松的時間大致一致,放松胸廓時,胸廓要能夠充分回彈。
高質量的胸外按壓應保持連續,直至專業人員接手或患者自主循環恢復(意識恢復或出現明顯的肢體活動)。整個按壓的過程中應該盡量減少按壓中斷的時間,除了實施必要的操作(例如進行電除顫、人工呼吸、每兩分鐘重新判斷患者病情及因疲勞交換按壓)。
2.如有可能,實施人工呼吸。如果接受過心肺復蘇的培訓而且有個人防護的裝備(例如便攜式面罩或呼吸面膜),還應該為患者實施人工呼吸,尤其是非成年患者或是因為窒息(例如溺水等)導致的心搏驟停的患者。
3.及時進行電除顫。如果能夠獲取到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應該立即使用,及早進行電除顫。AED的使用只要遵循機器的語音提示操作即可。(總臺央視記者 陳旭婷 陳杰雄)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