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5日)下午,上海舉行第107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浦東新區副區長左軼梅,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介紹上海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來看文字實錄↓
上海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三小區列為中風險地區,截至17時5671名相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熱點問答——
迅速做好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開展流調和排查防控
Q
新華社: 剛才介紹確診病例近期去過外地,是否跟國內有關疫情有所關聯?
A
鄔驚雷:本市發現核酸檢測異常情況后,市相關部門以及相關區立即組成工作組,迅速做好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開展流調和排查防控。截至目前,3人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均已轉送至市公衛中心,經市級醫療專家組會診,3人已被診斷為確診病例。3人為朋友關系,曾于11月19日至21日先后前往蘇州共同游玩。3人有長時間密切接觸史,有明確流行病學關聯。至于是否與國內有關疫情關聯,我們還在深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溯源等工作。
我們的策略沒有改變,就是快速響應、精準防控
Q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大家非常關心疫情走勢,作為專家對于這次新增疫情病例有什么分析研判,目前處于秋冬季對于市民繼續做好防護有哪些提示?
A
張文宏:近期看到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本土疫情,這些疫情都基本得到了控制,說明我國現在在動態清零方面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防疫經驗。這次上海發生的疫情會怎么樣?我們的策略沒有改變,就是快速響應、精準防控,這個策略是既定的。關鍵就是怎么樣以最快的速度加快流調,進行防疫標準化的程序和病毒的傳播搶時間。
剛才你提到的秋冬季節怎么應對?將來這有可能成為秋冬季節常態化抗疫中的場景。類似情況,將來還會碰到。怎么以最短的時間,以對市民影響最小的方式完成動態清零?這是我們將來防疫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在這次疫情當中我們看到3例病例都是及時發現,已經進行隔離,今天下午整個專家組都已經查過房。請大家放心,每個病例,每一張片子我都看過了,整個專家組都看過了。我重點講的是,如果這些病例不是被及時發現的,問題就會比較大,及時發現有助于提高防控的效率。我通過今天的發布會,提醒參加今天發布會的所有在線市民,大家要注意到,將來如果你旅游也好、聚集也好,之后發生了有關與新冠可能相類似的癥狀,應該及時第一時間去相應的發熱門診做相應的檢測。這點對于整個防疫工作是非常大的支持。這次幾個發現的病例特別是第一個發現的病例,我們都覺得做到了。在這里提醒大家,在這方面一定要加強注意。
另外,秋冬季節仍然要延續新冠疫情以來已經養成非常好的衛生習慣,比如室內通風、洗手,出外戴口罩,不要忘記打疫苗等等。我們經常講的,“三件套、五還要”,我今天還是要講。秋冬季節請大家尤其要重視。最后在這里我代表專家組告訴大家,上海經受住了幾次輸入或者本土疫情的挑戰,這次我們仍然會以精準防控的指導思想來實現常態化抗疫戰斗的目標,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加安全。
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防疫要求,對相關人員、相關場所和環境進行篩查,是非常必要的
Q
新聞晨報:除了剛剛發布的三個地區成為中風險地區,網上反映有些地方也進行了封閉管理措施,請問是什么情況?
A
鄔驚雷:這都是市民朋友非常關心的。整個疫情防控還是按照“早發現、早報告、及時阻斷”的原則,一旦發現有核酸異常、確診病例等情況之后,市相關部門以及涉及到相關的區會立即形成聯合工作組,有不同的組別來處理應急處置的情況。特別是像剛剛介紹的及時開展流調、管控、核酸檢測篩查,大概是這樣一個工作程序,大家可能都比較了解。
您剛剛提到的這些情況,其實就是我們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防疫要求,對相關人員、相關場所和環境進行篩查,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懇請廣大市民能夠積極配合防控人員開展流調排查和采樣檢測工作。大家也不要焦慮,有什么信息我們會及時發布,告知公眾排查的結果。大家多關注官方消息,不要焦慮,也不要信謠傳謠。
全力以赴做好封閉管理小區居民生活服務和應急保障
Q
澎湃新聞:浦東現在有兩個中風險地區,相關小區已經封閉管理,怎么做好居民的生活服務和應急保障?
A
左軼梅:新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迅速行動。對于相關小區落實14天封閉管理措施,同時我們也全力以赴做好封閉管理小區居民生活服務和應急保障,具體有六方面的工作開展:
一是組建志愿服務隊伍。我們在封閉小區內緊急招募了有一技之長的在職黨員和青年志愿者,圍繞居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和防控工作要求,組建了志愿服務隊伍。重點是輪班開展安全保障、健康保障、生活保障、信息保障、巡邏勸導、托底保障等各項服務。
二是落實好生活物資保障工作。通過無接觸方式快遞投送居民網購的各類日用品,滿足大家日常需要。同時對于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由居委會和志愿者一起協助關心,做好他們生活的應急保障。
三是保障好居民醫療的需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幫助居民配藥,提供健康咨詢等日常醫療服務行為,對于一些特殊用藥由區衛健委指定醫院代配,配送到相關居民家中。特別是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外出就醫的居民,我們制定了規范,由120負壓車閉環轉運到指定醫院就診,確保整個過程安全規范有序。
四是及時安排好學生課程。封閉管理小區內有不少學生,由區教育局統一協調,通過線上課程等方式保障好學生學習生活。
五是做好應急維修保障。對于需要開展應急維修的,經過核準之后由維修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做好專業防護,穿好防護服進入到封閉管理小區開展維修工作。
六是及時為大家提供誤工證明。根據封閉管理小區居民申請,為大家提供相應的誤工證明。
相關小區封閉管理之后,之前出門的居民應該要返回小區接受封閉管控,非本小區人員不得進入,人員和物品原則上“只進不出”。在整個封閉管理期間,對居民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我們也會盡全力做好有溫度的生活服務和保障。
全力做到“四早”,力求將市民生活影響降到最小
Q
文匯報:對于防控工作來說,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這方面上海具體如何落實?另外對于市民有哪些建議?
A
鄔驚雷:從疫情防控來講,“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非常重要。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上海始終堅持主動、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綜合防控。一有情況第一時間開展排查,及時阻斷傳播途徑,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全力做到“四早”,力求將市民生活影響降到最小,更好保障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
從應急體系來講,我們始終加強上海應急響應指揮體系,這部分工作一直是常態化運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區兩級防控體系一直實體化運作,除了衛生還有公安、交通、民政、新聞宣傳等方方面面,實體化運作始終是常態化防控和應急響應兩手都抓,這個體系始終處于激活狀態,不是有事才激發,而是平時一直聯合辦公。
從社會層面來講,加強對來滬、返滬人員的管理。通過區域協查,一方面對來自或者途經高風險區域的返滬人員一律實施14天集中隔離觀察,進行4次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對中風險地區來滬、返滬人員進行14天嚴格社區健康管理,進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從日常工作來講,對于高風險的工作崗位,我們會進行預防性的主動篩查。像衛生健康的醫務人員還有海關、邊檢、交通運輸行業或者跟冷鏈工作有關的行業,可能存在著新冠病毒暴露的風險,這些都是重點人員。對這些人員加強健康管理,定期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篩查,從而及時發現苗頭、消除隱患、及時處理。
從衛生系統本身來講,一是加強醫療機構的“監測哨”作用,嚴格落實預檢分診和首診負責,加強發熱門診和社區發熱哨點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關鍵在于嚴格落實各種診療規范,像發熱門診,病人來了之后一定要核酸檢測,進行嚴格的隔離排查等等。這個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兜底的,能及時發現可疑病例。另外,醫療機構對住院患者以及陪護人員,同樣要做好日常核酸檢測和監測,特別是入院前的檢測。這是醫療機構監測哨的作用。
二是加強全市核酸檢測能力建設。目前全市有156家核酸檢測機構,日最大檢測能力單人單管已達91萬份/天,我們還在持續提升這方面能力。這些能力對于保障落實高風險崗位人群平時的日常監測篩查以及市民愿檢盡檢的需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三是加強流調能力建設。流調隊伍是我們在打贏疫情防控戰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市、區兩級應急處置隊伍全天候24小時值班值守。一旦接到報告,疾控機構現場流調應急處置做到“2+4+24”,即流調隊伍2小時內抵達現場,4小時內完成流調核心信息,24小時內初步查清基本情況并完成流調報告。我剛才報的數據密接多少、次密多少、一般風險人員多少,都是靠這些同志流調出來的,所以非常重要。
四是加強定點醫院救治能力。在定點醫院集中全市最優秀的臨床專家,也集中最好的醫療設備。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個體化進行治療,特別是強調中西醫結合綜合施治,全力進行救治工作。今天文宏主任也在,我們依靠他們這批專家在做這個工作。
除了剛才提到這些定點隔離醫院,在此基礎上,在全市確定了一批后備定點醫院,同時成立了市區醫院呼吸科、傳染病科、重癥醫學科等專業人才組織的救治隊,可以隨時做增援。
在貫徹“四早”的過程中,我在這里要特別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大家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做好平時的健康監測,堅持“三件套,五還要”,“三件套”就是堅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個人衛生,“五還要”就是牢記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看似很簡單,但確實非常有用。
如果市民朋友有出現發熱、咳嗽、乏力、嗅覺或者味覺減退的現象,市民朋友不要以為隨便吃點藥就可以了,還是希望大家佩戴好口罩,立即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這樣的話就能夠及時發揮發熱門診“監測哨”的作用,及時對有這些癥狀的朋友進行檢查和鑒別診斷。這對于個人、對于社會,都是有利于整個疫情防控工作的。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