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店”,我們都知道,但是關于免稅行業,你知道多少呢?
在免稅店里面售賣的產品就是免稅商品,常見的免稅商品包括香水、化妝品、煙草、酒水、食品、精品及各類奢侈品等,由于免稅店的進口商品減免了增值稅和消費稅,因此價格比市面上的同類商品便宜。目前,中國已經有8家企業擁有免稅經營牌照,分別是中免、日上(已經被中免收購)、海兔(已經注入中國國旅(120.000,0.15,0.13%))、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免以及新加入的王府井。中免和中出服是唯二經國務院授權,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免稅業務的國有專營公司。
我國自1994年以來,免稅業逐步走向市場化,零售網絡、經營形式、購物環境、商品結構和經營管理等方面都發生了質的改變,行業整體實力迅速提升。尤其是2000年以來,受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出入境旅游迅速發展,機場、口岸建設升級,市內免稅店的開設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免稅品行業增長迅速,明顯快于同期全球免稅業的增長,2010 年中國免稅業由上年的第22位升至全球第五。據Generation Research預測,2019年全球免稅銷售額規模將達到818億美元,同比增長8.06%。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均收入逐步升高,國際航線逐步增加,免簽國家增多。我國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地位,出境游規模持續增長。2018年我國游客消費達到2773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一,幾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國游客消費額(1440億美元)的兩倍。2019年我國出境游人數達1.55億人次,較上一年增長3.3%。由于對奢侈品的消費需求持續升級,強勁的購買力推動全球免稅業發展,我國的消費者成為全球免稅品的消費主力。據貝恩咨詢統計,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奢侈品金額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僅約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45億元,占比不到一半。
作為位居全球市場首位的韓國免稅店市場,2018年韓國免稅市場達到172.38億美元,同比增長34.70%,占全球免稅的比重提升達21.8%。韓國免稅共有五種模式,包括市內免稅、機場免稅、網上免稅、機上免稅以及濟州島離島免稅,而韓國免稅有80%的銷售收入來自市內免稅。對比韓國免稅發展,我國的市內免稅有機會開啟百億征程。

從前一輪的免稅牌照來看(未包括王府井),像海免、珠免、深免,從名稱上看,都是靠近海南、澳門、香港等區域,因此相對地,靠近特殊區域或有更大的機會擁有免稅牌照。但這一輪王府井獲得牌照,其背后最大原因還是我國鼓勵消費回流,在此背景下,我國部分國有百貨或有機會參與市內免稅店運營。
由于免稅是國家稅收上采取了優惠政策,為了彌補免稅帶來的財政收入損失,免稅行業仍將繼續保持國有企業壟斷經營模式,在國家免稅政策有望放開的大背景下,同時結合地方出入境人數機場分布,上海、廣東(已有珠免、深免)、海南(已有海免)、北京(王府井已有牌照)、重慶和四川地區、湖北地區、福建地區、山東,這些地方相對地,更容易獲得參與市內免稅店運營的機會。

結合地區的國有百貨公司,那么僅剩下重慶百貨(30.950,-0.12,-0.39%)(重慶、四川地區)、鄂武商A(湖北地區)、百聯股份(12.080,0.77,6.81%)(上海)、銀座股份(5.590,0.23,4.29%)(山東)等國有百貨公司,這些公司將是繼王府井后,各個地區最有希望獲得機會參與市內免稅店運營。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