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正式閉幕。大會召開期間,關于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問題,一直是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就此,閉幕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鴻溝”為老年人帶來的不便是分層的,越高齡的老年人面對的這條溝越深、越難以逾越,因此,政府和企業要分類施策,有針對性地研制新產品、新功能,深挖銀發族巨大的消費潛力。
“不可否認,數字技術確實給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去了不少便利,舉例來說,相較于以往的排隊買票、換票過程,如今刷臉、刷身份證就能乘坐高鐵的方式,讓老年人在出行過程中省去了不少麻煩。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便捷與鴻溝共存的現實不容忽視,”鄭秉文解釋稱。“有些出行方式,在買票前需要進行注冊、預約座位等,而且大多數都是要通過手機和網絡操作的,確實相對復雜,還有老年人反應,自己即使被卡在某一個環節,想要找的一位工作人員或者線下渠道去解決問題都比較難。”
而且,鄭秉文還提出,如今,在需求的帶動下,老年市場之中,新型供給快速增加,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逐漸形成了各種新興產業,甚至催生出了一些新業態。“然而,我們也要看到,這一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確實有企業沒有充分地去對接需求,了解老年人實際生活狀態,可能就會導致一些技術手段無法能被老年人接受,隨即就形成人們眼中的‘數字鴻溝’。”鄭秉文表示。
不過,鄭秉文也表示,總體來看,不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對于老年人面前存在“數字鴻溝”的現象反應還是比較敏捷的。他進一步指出,但各方也要注意到,“數字鴻溝”給老年人帶來的不便是分層的,越高齡的老年人面對的這條溝越深、越難以逾越。比如:對于60歲-70歲的低齡老年人來說,學習智能手機上的一些新功能,可能還相對容易一些,但70歲-80歲,甚至80歲-90歲這兩個階段,如果沒有針對性的措施去幫助他們適應新變化,確實容易形成更多的問題,讓“數字鴻溝”變得越來越深。
“實際上,老年人對于數字技術、智能化產品確實有著不小的消費潛力,一方面他們在日常生活的剛性需求中,還是普遍愿意尋找更便利的方式方法去消費;另一方面,退休后的老年人,大多也希望通過網絡等新興渠道接觸更多的文化、旅游產品、服務,充實自己的退休生活。”鄭秉文表示。就此,他建議,供給方應盡快通過研制、設計更有針對性的產品,讓老年人日常的吃住行游購娛都能享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激發他們加速釋放自己的消費需求。(記者 蔣夢惟)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