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伊始,上海電氣、南大環境相繼爆出公司或公司高管被立案調查。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26家上市公司或其股東高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僅6月以來就涉及八家公司。與此同時,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年內已發出110多張行政處罰決定書。
當前,資本市場監管效能持續提升,監管層持續釋放強烈的“零容忍”信號。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通過對資本市場的嚴厲監管,可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26家上市公司或高管被立案調查
7月6日,涉嫌信披違法違規的上海電氣大跌4.8%,報3.97元/股,盤中一度跌至3.91元/股,創下六年來新低。公司前一天晚間公告稱,當天收到中國證監會對公司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5日晚間,南大環境披露,公司董事兼高級管理人員董迎雯于2021年7月5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董事兼高級管理人員董迎雯的配偶秦紅衛在2020年8月28日至2020年10月28日期間買賣公司股票涉嫌短線交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董迎雯立案調查。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記者發稿時,今年以來共有26家上市公司或其董監高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從調查原因來看,多數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涉嫌違反證券期貨法律法規,其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案件有17件,占比達65%。此外,還有三起案件涉嫌內幕交易,兩起涉嫌短線交易。
記者注意到,上述案件中,已有公司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或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6月29日晚間,*ST新光發布了關于公司控股股東及相關人員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東新光集團及相關人員收到安徽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安徽證監局擬責令新光集團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50萬元罰款;擬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周曉光給予警告,并處以20萬元罰款。6月8日晚,*ST猛獅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陳樂伍收到廣西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被處以20萬元罰款。
記者根據證監會網站披露信息初步統計發現,今年以來,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已發出110多張行政處罰決定書。
監管層持續釋放“零容忍”信號
記者從證監會獲悉,7月5日上午,證監會黨委專門舉行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強調,要全面落實“零容忍”方針,推動完善證券執法體制機制,創新科技監管手段,從嚴打擊惡性違法違規行為,有序推進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常態化等工作;要全面落實防風險守底線要求,加快健全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機制,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堅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防范少數人利用資本市場違法違規“造富”。
此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圓桌會主旨演講中表示,監管就是要創造良好生態,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各方都愿意來、留得住。一方面,強化“零容忍”的震懾,讓做壞事的人付出慘痛代價。另一方面,加快推動市場各方歸位盡責。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對營造“三公”市場環境,提高A股市場整體上市公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實際作用。嚴厲打擊這些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也是推動A股市場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方面。
他特別指出,對于場外配資和非法薦股等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一定要嚴厲打擊,以此來支持和鼓勵投資者通過正規渠道獲得投資咨詢服務或者買基金,從而分享資本市場的成果,而不是被一些非法薦股等行為所誤導。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監管層加大對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主要側重在兩個方面,一是信息披露違規,二是上市公司利益輸送。“A股市場的市場化程度還比較低,法治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國際化進程起步較晚。因此,在目前的中國資本市場,需要重點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對于違法違規行為,出于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目的要嚴厲打擊。”
董登新指出,通過對資本市場的嚴厲的監管,可以凈化資本市場,維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從而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