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供需雙方無法順暢對接,一直困擾著廣大老年人和涉老企業。為打破這一現狀,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作為北京首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怡親安安再簽下15家供應商,涉及失能護理、惠老產品、健康管理等7個品類,春節過后,該平臺還將正式啟動北京通養老卡失能護理補貼的支付方式,進一步打通居家養老服務供需對接通道。
據介紹,此次新簽約供應商主要覆蓋7個領域,其中,失能護理服務類新增了惠佳豐、緩慢生活;惠老產品類則引入了康復輔具供應商康復之家、鶴逸慈等;生活用品方面引入了地利生鮮;健康管理類新增了北京五福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家祺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等。在老年人需求較為集中的助餐服務方面,平臺與正大食品(管飽兒)合作,以提供成品營養餐方式增加社區居家老年助餐供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平臺還新增了老年教育及適老化改造這兩類簽約供應商。
平臺運營方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平臺已經上線的養老服務包括生活照護、人員派遣、醫養結合、文旅康養、適老服務五大主題807項服務項目,涉老產品包括步行移動、生活支援、生活食品等五大主題238種老年產品。服務主要集中在護理類、助餐類、家政清潔類;產品主要集中在失能護理補貼范圍內的適老產品,如康復輔具、尿不濕等。“現階段,平臺正與農商銀行開發對接系統,預計3月將正式上線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失能護理補貼使用相關功能。”上述負責人表示。
作為此次新增的供應商之一,北京鶴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強向記者介紹,近年來,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產品、服務需求愈發多元化,但同時,他們很少有能充分接觸各種不同類型企業的機會,有時甚至不知道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新型的專業產品和服務。“對于企業來說,進入服務商名錄之后,供給方就可以直接對接平臺上的老年人及家屬,降低獲客成本。而且,簽約供應商擴容后,平臺也能變得更加市場化,加速養老資源的有效配置。”趙強稱。
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一方面,當前本市不少失能老年人及其家人繼續卻難以尋找到信得過、夠專業的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商;另一方面,不少專業的服務、產品處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狀態,缺少在市場上實踐的機會,很難真正成長起來。”因此,他表示,市民政局也一直在關注市場,希望行業中能出現一個社會化的運營社區養老服務集成平臺,將各種供應商聚合在一起,不僅便于老年人及其家人更便利地匹配服務,也能更充分地整合資源,形成一個類似超市的線上服務平臺。更為重要的是,供需雙方通過平臺對接,也能實現服務留痕,政府也能充分地對服務過程進行監管。(記者 蔣夢惟 楊卉)
質檢
推薦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