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金融情報局網

這一國產新技術為耳聾患者帶來“新聲”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資訊 > 科技 > 正文  2021-07-13 14:39:17 來源: 文匯報

人工耳蝸技術可幫助耳聾患者重建聽力,但有部分患者無法植入人工耳蝸,依舊處于無聲世界。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吳皓教授團隊研發的“國產人工聽覺腦干植入系統”完成成果轉化簽約,該成果以專利技術許可的方式進行轉讓。

而第一款國產中樞人工聽覺重建裝置也已研制成功,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標志著眾多無法通過人工耳蝸重建聽力的耳聾患者即將擺脫進口依賴,依靠這一國產新技術迎來“新聲”。

此次吳皓團隊創新項目成果轉化是典型的“醫研產”協作成果,即先由臨床醫生針對醫療需求、結合同類產品的應用反饋,進行產品頂層設計;隨后由醫工研發團隊共同攻克技術瓶頸。

前期在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實驗研究證實,該聽覺腦干植入系統具有良好的聽覺電生理性能和組織兼容性,能夠滿足臨床需求。據悉,目前全球僅澳大利亞和奧地利有二款同類裝置。

先天性耳聾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發病率為1‰-3‰,其中有1/3是重度聽力下降,需要進行人工聽覺重建。我國自2001年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以來,全國篩查率已超過80%,其中約92%的重度先天性耳聾患者通過植入人工耳蝸獲得聽覺和言語康復,但仍有8%的患兒由于有嚴重耳蝸或聽神經發育異常,無法植入人工耳蝸。聽覺腦干植入技術(ABI)的開展,有效地解決了這一世界性難題。

聽覺腦干植入技術是通過刺激聽覺通路的更上級神經元來產生聽覺,但由于植入靶點位于腦干耳蝸核處,毗鄰眾多重要血管神經,技術難度極大,費用昂貴,國際上也僅有少數中心有能力開展該技術,導致該類產品始終難以進入國內臨床。

吳皓團隊于2019年2月首次在中國內地為一例先天性耳聾患兒實施人工聽覺腦干植入,成功解決了術中耳蝸核精準定位和有效腦機接口問題。迄今,該團隊已完成34例手術,術后患兒均產生了有效的聽覺和言語識別能力,6-8個月后開始出現語言交流能力。該團隊的臨床結果引起國際領域專家高度關注,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上專題介紹。

吳皓介紹:“聽覺腦干植入是解決先天性耳聾的最后一公里,屬于侵入性腦機接口技術,但傳統的侵入性腦機接口技術主要集中在運動神經系統,而該項研究針對的是特殊的聽覺感受中樞,具有復雜的頻率和強度編碼,才能產生有意義的聽覺和言語,未來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和柔性電極的發展,聽覺中樞植入將取得更多的突破性進展,臨床效果也會越來越好,人類將徹底告別聾啞殘疾。”

關鍵詞: 耳聾患者 專利技術 人工耳蝸 腦干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