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數從去年2月份高點以來持續下行,至今年3月份低點下跌超68%。但大幅回撤后,恒生科技指數再獲“聰明資金”關注,4月以來資金加速流入,恒生科技ETF規模迅猛增長,其中大成恒生科技ETF(159740)近2個季度增長超1.8倍,今年以來逆勢增長超15億元,總規模突破20億元。
面對當前港股市場,一些專業投資者亦于“危”中見“機”。大成恒生科技ETF基金經理冉凌浩表示:“隨著市場已經跌至前期低點,投資者可以借目前機會作為窗口考慮逢低布局,迎接未來利好因素推動下的潛在上漲行情。如果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企穩回升的跡象,那么屆時港股可能會存在更多估值回升機會。”
回顧歷史行情,恒生科技指數自2015年1月成立,至去年2月中,最高漲幅超250%,但隨后3次快速下跌,本輪最大回撤超68%。不論是下跌幅度,還是持續時間都創下指數成立以來新高。
【資料圖】
恒生科技指數與其他指數近7年以來走勢
數據來源:彭博;2015/08/01-2022/08/26。
回顧去年以來中概股經歷較大調整的主要原因,大成恒生科技ETF基金經理冉凌浩指出主要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國家對互聯網行業的從嚴監管,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導致互聯網平臺公司估值的大幅下滑;
第二,美國監管當局嚴格執行關于中概股上市地位的監管要求,引發了中概股的下跌,從而導致恒生科技主要權重股下跌;
第三,近期中國宏觀經濟承壓,拖累中概股下跌。
但這些因素最近都發生了改變呈現積極向好的信號:首先,國家對互聯網行業的從嚴監管取得初步成效,也初步告一段落,互聯網公司的監管環境趨松;其次,中美監管當局對于中概股的監管已經基本達成一致;最后,不利的宏觀經濟對企業的影響已經反映在企業的半年報中,未來大概率會逐步好轉。
經過大幅下跌,恒生科技估值已處低位,恒生科技指數靜態市盈率僅為10.4倍,2022年盈利雖然有大幅下跌,但指數價格已經完全反映了盈利的變動。
從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率)指標來看,當前恒生科技PEG為0.59,低于同期創業板的0.76和納斯達克的1.18,且恒生科技2023年預期盈利增速高達44.5%,遠超同期納斯達克的18.2%。因此橫向對比來看,恒生科技指數凸顯較高性價比,具有相當吸引力。
恒生科技指數對比同期創業板及納斯達克估值水平
數據來源:中金研究,截至2022/06/30。
展望后市,對于當前港股市場,一些專業投資者已于“危”中見“機”,冉凌浩認為當前恒生科技的估值已經降至非常合理的水平,PEG遠低于同為科技指數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及創業板指數,是科技股配置的最佳選擇之一,未來也有很大的上升潛力。雖然由于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疲弱,因此成份股公司的半年報業績可能欠佳,短期或會對指數走勢造成壓力。但當前指數估值已經非常低,指數大幅下探的空間不大,可能會呈現小幅震蕩的走勢。從下半年至明年來看,盈利低谷一旦過去,未來的業績增長潛力更高,因此恒生科技指數也有很好的長期投資價值。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