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亞健康”,小伙伴們會想到醫學中對“亞健康”的定義,即一種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癥狀。但大家是否聽說過家庭財務“亞健康”?家庭財務“亞健康”對我們的養老生活又有什么影響?讓我們先從我國家庭財務健康現狀說起。
國內家庭財務狀況主要特征
1.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資性收入獨占半壁江山
(資料圖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2015年以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結構基本不變,工資性收入占比55%左右。其次是經營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占比各約17%-19%。可見,我國居民家庭主要依靠工資收入。
2.人均消費支出:食品煙酒、居住、交通通信穩居前三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變動不大,食品煙酒、居住、交通通信合計約占人均消費總支出的65%。
3.新增金融資產:存款占比領先、新增負債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主
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我國住戶部門[住戶部門:由城鎮住戶和農村住戶構成,含個體經營戶。該部門主要從事最終消費活動以及自我使用為目的的生產活動,也從事少量的以營利為目的的生產活動。(來源:中國人民銀行)]2015-2019年新增金融資產中存款、保險類資產、其他資產占比位列前三;住戶部門2015-2019年新增負債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主。
整體而言,我國居民家庭短期消費占比較高;對房產、存款的依賴性較強,考慮到房產變現能力較差,存款易受通脹侵蝕,未來現金流可能存在壓力,抵御風險能力總體偏弱。另一方面,其他金融投資工具運用相對較少,家庭資產配置的廣度和深度偏低,存在“亞健康”現象。
家庭資產合理配置“四筆錢”
要擺脫家庭財務“亞健康”,如同我們如何進行身體調理一樣,既要戒掉不良生活習慣(長期高負債),也要科學規劃生活作息、定期健身(家庭資產的合理配置)等,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財務健康),“壽比南山”(擁有品質養老生活)。
關于資產配置,曾經有一張流傳較廣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強調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配置方式,把家庭資產分別裝入四個“錦囊”, 分別是:10%要花的錢、20%保命的錢、30%生錢的錢、40%保本升值的錢。
近年來,越來越多財富管理機構注重引導客戶進行理財規劃和資產配置,提出新的資產配置管理思路,如將個人或家庭資產劃分為“四筆錢”的理念:
注:此圖參考盈米基金投研總監趙玉斌2021年7月6日在中國證券報“中證點金匯” 直播間發表的觀點繪制。
相比于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四筆錢”的劃分更加個性化,強調根據不同個人或家庭的年齡職業、財務狀況、收支水平、消費觀念、風險偏好、收益目標等存在的差異,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布局和不斷調整優化,而不是生搬硬套固定的比例。因此,“四筆錢”的比例可以因人而異、因時而變,重要的是要有這“四筆錢”的理念意識和規劃!
例如,有的年輕家庭短期剛性消費支出的占比較高,務必要注意留足當下日常開支所需的“活錢”。除此之外,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既要精打細算過日子,也要“抬頭看路”看遠方,統籌規劃其他“三筆錢”,盡力省出“小錢”用于長期投資,早一點起步積累,用時間見證復利的力量,力爭收獲更高收益,未來有望積攢起一筆數目可觀的資金、派上“大用場”,滿足養老、子女教育等長遠需求。
養老賬戶在家庭資產配置中的作用
1.養老賬戶是家庭資產配置的“壓艙石”
用個人養老賬戶開展資金儲備,以求實現長期資產增值,是安全穩固的家庭資產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隨著個人養老金支持政策陸續出臺,養老金融產品日漸豐富,養老賬戶參與長期投資配置,未來可進一步穩定養老金來源,提高退休后的抗風險能力。
2.養老賬戶是提高生活品質的“助推器”
在老齡化、少子化、長壽化的背景下,如果單獨依靠基本養老保險無法滿足品質養老支出需求。前期做好家庭資產規劃,讓家庭財務脫離“亞健康”, 未來提高養老生活水平,實現品質養老才不會遙不可及。
(除標注外,其余數據及圖表來源于易方達投資者教育基地)
聲明:本資料僅用于投資者教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我們力求本材料信息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及時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