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3時,潛江宏軍蔬菜合作社負責人榮同軍,駕駛著滿載白蘿卜的貨運車開上輪渡,駛往對岸的天門。至此,榮同軍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下。
榮同軍是天門人,去年到一河之隔的潛江竹根灘鎮流轉2000畝土地,種植蔬菜。“基地在潛江,加工在天門,人員物資往來均通過渡船。”
(資料圖片)
當下,正值蘿卜采收季,卻遭遇疫情突發,漢江流域潛江與天門間各渡口暫停使用。
榮同軍介紹,基地種植的是水晶白蘿卜,主要銷往韓國,用于制作高端零食,收購價高出普通品種的2至3倍。眼看基地的蘿卜日漸成熟,榮同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客戶要求非常嚴格,一旦過了采收季,產品超出既定規格,就只能按普通蘿卜價出售。”
竹根灘有蔬菜基地2萬余畝,經營主體大多來自天門,他們與榮同軍一樣都有類似困擾。
得知這一情況后,潛江竹根灘鎮迅速與對岸的天門張港鎮溝通協調,雙方很快達成一致意見:為蔬菜運輸開通“綠色通道”。
11月22日早上10時,王拐渡口開放。從潛江竹根灘鎮王拐村至天門張港鎮張港村,凡蔬菜運輸車輛皆可通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王拐渡口看到,這里設置了疫情防控值守點,工作人員對貨車司機一一查驗核酸證明和行程碼。
司機宋文友駕駛的貨車來自天門市昂輝蔬菜種植合作社,隔著駕駛艙玻璃,他告訴記者,一天跑兩趟,每趟可運輸6噸左右的蔬菜。
“貨運車采取兩點一線的方式,從潛江到天門點對點進行運輸,司機不出駕駛室,最大限度降低傳播風險。”該鎮黨委副書記王曉明介紹。
由于是臨時增設的值守點,竹根灘鎮選派王拐村、沙街村等9個村的村干部,從早晨6時至晚上8時,輪流值守。
與渡口相隔2公里的美麗村,是宏軍蔬菜合作社的基地所在。記者采訪當日,氣溫降至零度,150名農戶正戴著口罩,加緊搶收蘿卜。
在兩地政府的通力合作下,蔬菜運輸難題得以解決。自11月22日至11月30日,共有186輛蔬菜貨運車往來兩地,運輸蔬菜約1100噸。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