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作為Z時代最時髦的社交語言之一,深受年輕人喜愛。“開黑”、“上分”、“排位”……這些游戲用語頻頻出現在年輕人的日常交流中,“連麥組隊”已然成為當下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了追求更好的游戲體驗,避免匹配到低段位玩家導致“上分難”,游戲陪玩這一新興行業近年來悄然萌芽生長。
“基于電競社交,游戲陪玩正在全球掘金,有望成為下一個資本競逐的風口。”一位電競行業分析師表示。在國內,游戲陪玩同樣迎來快速發展。艾瑞統計稱,2021年,中國游戲陪玩市場,規模超過140億元,已經成為電競產業中除游戲、直播、賽事之外的第四賽道。
度過了發展初期的爭議階段后,隨著如今相關行業規范、團體標準陸續落地,游戲陪玩行業有望改頭換面,以全新的面貌擁抱發展紅利。
【資料圖】
游戲陪玩海外掘金
基于“游戲陪練+技能分享”的雙重屬性,游戲陪玩行業在海外已發展多年。海外市場擁有堅實的內容付費基礎,游戲玩家樂于為陪玩陪練付費,這讓“游戲陪玩”的變現之路走得更為順暢。
前《魔獸世界》職業游戲玩家 Alex Belyankin 創立的游戲陪練平臺 Legionfarm,已經獲得多輪融資。據白鯨出海介紹,普通游戲玩家在該平臺選擇一名職業教練陪練,10小時需要支付49美元,約合每小時34.2元人民幣。
在東南亞市場,游戲陪玩APP Lita自2020年10月上線以來,注冊用戶已突破五百萬,入駐游戲陪玩師達2萬多人,其月均收入折合人民幣達2000余元。Lita創始人曾對媒體表示,即便是月薪不足4000元人民幣的印尼用戶,平均每月會拿出約230元用于尋找游戲伙伴。
另一家創立于2020年的游戲陪玩平臺E-Pal,經過兩年的發展,注冊用戶也已有150萬。除了常規的電競游戲外,該平臺還提供多種休閑游戲的陪玩服務,覆蓋PC端的《雙人成行》、《太空狼人殺》;Switch端的《動物森友會》等。
11月12日,歐洲議會全會高票通過重視發展電子游戲產業的決議,呼吁歐洲制定長期發展戰略,支持歐盟電子游戲領域的初創企業發展。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個歐盟會議通過的首項涉電子游戲產業發展決議,對游戲陪玩行業的發展也是重大利好。
國內規則先行拒絕“野蠻生長”
相較于起步較早的海外游戲陪玩市場,國內游戲陪玩行業自2014年興起后,憑借其對年輕用戶需求的精準切入,也邁入快速發展期,涌現了一批頭部企業。但由于大部分游戲陪玩從業者及下單的用戶都相對年輕,行業也處于發展初期,衍生出不少對游戲陪玩“野蠻生長”的聲討之聲。
一邊是實際存在的市場需求,一邊是對于行業規范化的迫切呼吁。為了將兩者有機融合,打造新的行業格局,行業各參與方開始主動尋求變化。
2019年,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發布《中國電子競技陪練師標準》,從多個維度對游戲陪玩從業者進行規范。2022年5月,該協會又針對“游戲服務師”職業技能團體標準進行討論,旨在促進游戲陪玩行業可持續發展。
2022年6月,上海電子競技運動協會領導并起草《電子競技指導員管理規范》及《電子競技指導員服務能級評價導則》正式發布。進一步細化了電子競技指導員的認定和管理,并對電子競技指導員的資質認定、服務要求、技能水平等維度予以明確。
上述一系列文件和規范的出臺,既承認了陪玩職業的“正當性”,也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規則先行的大方向下,游戲陪玩行業有望在標準的紅綠燈下重回賽場。一位游戲行業專家分析,隨著行業進一步規范化,在企業、政府、及其他行業深度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游戲陪玩或將釋放出更大的潛能。
發揮促靈活就業蓄水池作用
除了產業價值,同樣不容忽視的還有游戲陪玩的社會價值,尤其是其在促進靈活就業方面的蓄水池作用。據報道,國內游戲陪玩行業從業者已超過10萬人,其中有兼職人員月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對于小鎮青年們而言,這筆額外收入足以負擔生活的日常開銷。目前來看,游戲陪玩可以通過全職和兼職的方式參與,為年輕人靈活就業提供了全新路徑。
早在2019年,人社部就將“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列為新職業。緊接著,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發布《中國電子競技陪練師標準》,有4萬人通過了國家電競陪練師職業資質認證考核。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隨著電競入校,游戲陪玩成為正規職業之一,該行業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崗位。“為從業者賦能,讓專業人才能夠憑借更高標準的服務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游戲陪玩正在換擋升級,參與帶動游戲產業生態健康快速發展。”在他看來,人才培養體系和晉升通道的建立同樣不可或缺,這有利于從業者未來獲得更多社會認同,也有助于提升社會更多靈活就業的機會。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