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17日訊(記者 燕山 鹿凱)截至上周末,已有35家信托公司披露2022年未經審計業績數據,共實現總營收超583億元,凈利潤總額超244億元。
建信信托登榜首
截至1月13日晚間,據銀行間市場數據,2022已有35家信托公司業績數據流出,合計實現營收583.16億元,明顯高于2021年同期31家公司總水平。
(資料圖片)
目前,建信信托以108.31億元營收暫居榜首;中融信托以50.47億元居次席;光大信托以35.48億元暫居第三。另外,排名四到十位的五礦信托、江蘇信托、華鑫信托、中航信托、英大信托、國投泰康信托、上海信托均取得超20億元營收,前十大公司約占已披露公司營收近64%,頭部優勢明顯。
兩家公司虧損
數據顯示,在此次提前預披露業績數據的35家信托公司合計錄得凈利244.11億元。其中,凈利超過10億元公司數量為9家,不及2021年同期水平;超過20億元的公司僅1家,為建信信托。2021年,全行業凈利超20億元為8家,超10億元公司為22家。
目前,建信信托超越其他預披露數據公司暫居榜首名,并以24.89億元登頂,江蘇信托則以19.35億元排名第2位,五礦信托以17.75億元暫時排名第3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上述31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凈利不足1億元。其中,長城新盛信托、昆侖信托兩家公司出現虧損,虧損額分別為200萬元和4.04億元。
頭尾分化加劇
近年來,隨著信托業監管持續加碼,轉型進一步深入,行業頭尾分化態勢進一步加劇。
僅以目前榜首建信信托與排名榜尾的華辰信托對比,2022年建信信托實現營收108.31億元,占全已披露數據公司總營收份額約為18.57%;同期,華辰信托實現營收2200萬元,與建信信托相差超491.32倍。
凈利方面,建信信托24.89億元相較2021年同期頭名上升5.42%,且仍大幅領先其他信托公司。2022年,昆侖信托一改以往成績優秀表現,凈利暴跌217.78%,出現4.04億元虧損,與五礦信托差距超28億元。對比現公布數據信托公司前三名與倒數三名營收、凈利數據也不難發現,差距也進一步被放大,行業頭尾分化明顯。
增長承壓
行業增長方面,目前35家公司中僅16家出現營收上漲,其中國民信托以29.26%增長暫居榜首,其他公司營收增幅均低于20%,僅有國聯信托、金谷信托、華鑫信托、英大信托等出現超兩位數增長。凈利方面,實現上漲公司數19家,超目前披露數據信托公司半數;中航信托以51.28%漲幅領先,長城興盛信托、北京信托、昆侖信托等少數幾家公司下降明顯,昆侖信托跌幅更是超過217%。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從目前預披露業績數據來看,大概七成信托公司業績下滑。2022年作為資管新規實施首年,大部分信托公司面臨較大經營壓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托業轉型發展中的挑戰;信托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降主要受業務結構調整影響;固有資產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明顯下滑,直接拖累了固有業務和總體經營收入。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2022年,房地產信托風險暴露使得眾多信托公司業績承壓。伴隨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放松,各地“保交樓”工作不斷推動,居民購房信心和房企現金流均有望改善,房地產市場有望良性循環,可有效緩釋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
帥國讓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道,從目前信托公司業績數據來看,行業分化愈加顯著,市場出清是行業發展和競爭的必然結果,對信托業未來長久健康發展并沒有壞處。未來信托公司需根據自身股東背景及資源稟賦差異走特色化發展路線。
未來,隨著信托業務新三分類推出,信托業轉型發展進入新階段。數據顯示,2022年創新類、服務類、標品信托業務得到快速增長, 2023年信托業將迎來重整機會,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