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 體檢項目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然而,相伴而來的困惑也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很多人為了防范 新冠肺炎而 做了胸部 CT,不少人的報告顯示篩查出了“肺小結節”,卻不知道它究竟是個什么。
肺結節是肺癌嗎?體檢發現肺結節應該怎么辦?別急,來聽胸外科黃醫生跟您說說。
【資料圖】
溫馨提示:
本文中為大家介紹的,主要指患者本人沒有相應體征和癥狀的,只是偶然通過檢查發現的肺結節。
其他人群,如其他腫瘤、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在復查時發現的肺結節,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區別對待。
什么是“肺結節”?
肺結節,影像學定義是完全被肺實質包圍、界限清楚的小病變,直徑≤30mm。直徑>30mm的病變稱為腫塊,而非結節。
肺結節的形態分為實性或亞實性,亞實性結節進一步分為純磨玻璃結節(無實性成分)和部分實性結節(含有磨玻璃成分和部分實性成分)。
圖片來源:bigstock
良性和惡性肺結節
體檢偶發的肺結節可分為良性和惡性。
查出肺結節之后,人們尤其緊張和關注的問題便是“它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總體上,這種體檢發現的肺結節大多數是良性的。
◎ 惡性肺結節:常見原因包括原發性肺癌、肺轉移癌和類癌。
◎ 良性肺結節:常見病因包括感染性肉芽腫、良性腫瘤、血管性病變和其他炎性病變。
發現肺結節怎么辦?
體檢時發現肺結節,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處理方案 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積極的手術活檢切除,二是保守的定期觀察,三是非手術活檢。
手術活檢及切除:
手術切除活檢是診斷肺結節的金標準。這種積極的處理方案不僅可以提供病理診斷的依據,還切除了病變本身。
手術活檢在診斷早期肺癌方面意義重大,在活檢的同時對早期肺癌做根治性切除,從而大大提高了這類患者的生存率。
定期觀察:
定期觀察是相對保守的處理方案,一般采用胸部 CT 平掃對患者進行隨訪監測。
密切監測是為了避免對良性結節進行不必要的切除。但 這種方案可能會漏掉一些本來可能治愈的肺癌患者,而這些患者一旦病情出現進展,情況可能會不容樂觀。
此外,CT 監測還存在導致個別患者延遲診斷或漏診癌癥的概率,以及放射線輻射暴露的風險。
所以,醫生在治療前,一定要告知患者CT監測的利弊。
圖片來源:bigstock
非手術活檢:
對于肺結節惡性的可能性較高,但患者不太適合手術切除,或者不接受手術治療的,可選擇非手術活檢,包括支氣管鏡活檢,經胸穿刺活檢等。
醫生會根據以下信息,來綜合判斷肺結節惡性概率是高還是低,從而采取進一步相關的處理:
年齡;
是否吸煙或曾經吸煙;
直系家屬是否有人患肺癌;
是否有其他癥狀或其他已知的癌癥;
是否曾接觸過石棉或其他可引起癌癥的物質;
胸部CT檢查肺結節的大小和形狀;
以前是否做過胸CT,胸CT上的肺結節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對于肺結節惡性可能性大的患者,會更優先建議手術切除;對惡性可能性小的,會建議定期復查,密切觀察。
北京和睦家醫院胸外科黃柳桓醫生提醒:
在體檢發現肺結節的時候,不需要太慌張。
首先,大部分肺結節都是良性結節,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做相關評估,根據肺結節惡性的可能性大小來提出不同的治療策略選擇。
其次,發現肺結節時也別輕視,請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由醫生進行仔細評估。
(以上圖片為和睦家提供,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