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網財經3月14日訊 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各大院校也陸續迎來了返校的學子。三年疫情后,大學生們終于能重新走入開放的校園生活領略大學的美好。返校大學生們除了要整理好心情,收拾好行囊,還要注意提高警惕,防止各類詐騙。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幾種常見騙術。
第一種,虛擬交易騙局。騙子們通常冒充電商平臺或物流快遞企業客服,聲稱誤將受害人進行操作,如不取消或有高額費用或其他損失,誘導受害人支付費用,更有甚者以受害人在電商平臺的會員積分、 信用積分不足為由讓受害人申請貸款從而提高積分,并誘騙受害人將貸款匯入其指定賬戶。另一種常見騙局是在社交平臺發布買賣網絡游戲賬號、 道具的廣告,誘導受害人繞開正規的平臺,要求受害人支付所謂的“注冊費” “解凍費”“會員費”等費用。或在社交媒體或網站發布低價打折、0 元購物等廣告,誘導受害人私下交易誘騙受害人繼續轉賬匯款。
第二種,虛假兼職類騙局。不法分子通過各類社交媒體發布兼職廣告,或以免費送小家電等為幌子拉人建群,讓受害人完成刷單、關注公眾號、點贊評論、刷粉絲等任務, 以 “充值越多、搶單越多、 返利越多” 為誘餌引誘受害人下載虛假刷單 APP做“進階任務”,以“任務未完成”“卡單” “操作異常,賬戶被凍結” 等各種借口誘騙受害人資金。
第三種,貸款、代辦信用卡類騙局。以“無抵押”“免征息”等幌子通過各類社交媒體方式發布辦理貸款、信用卡、提額套現等虛假廣告, 引誘受害人下載虛假貸款 APP 或登錄虛假網站。再以受害人操作失誤、 征信有問題、流水不足等原因要求受害人繳納各種費用。
第四種,冒充熟人類騙局。詐騙分子利用學生剛剛融入新環境不適應,容易對熟人產生親近感的弱點,使用受害人熟人、老師的照片、姓名包裝社交帳號,以熟人的身份對受害人噓寒問暖表示關心,時機成熟后向受害人發出轉賬或繳納費用的指令信息,并以時間緊迫、機會難得等借口催促受害人轉賬。
對于年輕的學生來說,社會經驗不夠豐富,更容易被誘導和利用。騙術一直在更新迭代,但核心不變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編造各種理由叫你轉賬匯款!所以,不輕易轉賬匯款才是硬道理!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