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19日訊(記者李冰巖)中國網記者近期獲悉,圣商創業(原圣商教育,下稱圣商教育)的維權訴訟案于2023年6月7日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審定。
據了解, 被告王某芹因多次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轉載發布內容不實、抹黑圣商教育的文章,對圣商教育的商業信譽造成嚴重損害。對此,圣商教育法務部門做出應對措施,將王某芹和騰訊公司一并告上法庭。北京互聯網法院對事件進行調查核實后做出判決:被告王某芹轉載文章的行為構成名譽權侵權,自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向圣商教育賠禮道歉,同時支付圣商教育經濟損失等合計1.27萬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營商網絡環境是企業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企業家權益,要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當前,網上針對企業和企業家,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各類虛假不實信息時有出現,損害企業品牌形象,侵害企業家合法權益,甚至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導致企業蒙受經濟損失,企業家遭受名譽侵害。
多家媒體也曝光了自媒體、營銷號亂象以及擾亂正常經濟社會秩序的行為。
(人民網報道圖片)
(內容截圖來源網絡)
公司法務負責人劉利利
對此,圣商創業公司法務負責人劉利利表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互聯網的興起在有效助力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一些不規范的自媒體在不明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對企業進行誹謗、抹黑和攻擊,嚴重侵害企業的名譽權,給企業帶來極大的傷害。
劉利利進一步稱:“圣商在發展的路上同樣也遭遇了惡意侵害公司名譽的行為,公司通過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贏得良好的口碑,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和體驗上,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無奈一些別有用心的不良自媒體對我司的惡意誹謗,發布不實信息,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發展。為避免企業遭受更嚴重的損失,公司決定選擇拿起法律武器捍衛公司的合法權益,相關維權訴求最終得到了法院支持,有力打擊了侵害公司名譽權的惡意詆毀行為,圣商創業同時呼吁受到此類被侵害名譽權的企業,遇到類似侵權行為,不要退讓,不要容忍,要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p>
被告道歉聲明:
本案代理律師蔣冬林認為,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很發達,在網絡上發表言論是每個公民享有的權利,但是我們也有義務遵紀守法,不能超過合理限度。本案被告王某芹在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編輯發布侵權言論,轉載侵權文章,詆毀北京圣商創業科技有限公司,最終觸犯法律底線。
蔣冬林律師同時發出提醒,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輕則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情節嚴重則可構成刑事犯罪。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互聯網信息傳播有法有規可循,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底線,樹立法治意識,增強辨別能力,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和社會秩序。
(以上圖片由圣商創業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