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新希望披露半年報。上半年,新希望實現營業收入694.53億元,同比增長11.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9.83億元,同比減虧明顯。
年底有望達到16元/公斤的生豬養殖成本目標
半年報顯示,新希望從2016年開始大力發展養豬業務,2022年,公司的生豬出欄數已躋身全國第三,目前,養豬業務是對新希望影響最為重大的核心業務。2023年上半年,豬價持續承壓,生豬供應持續偏高,消費恢復低于預期,致使生豬價格在低于行業平均成本線的水平持續運行,全行業均承受了較大的虧損壓力。新希望養豬業務通過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生產指標,使得養豬成本有效改善,在上半年出欄量顯著提升的情況下,實現了大幅減虧。
【資料圖】
報告期內,新希望共銷售生豬899.4萬頭,同比增長31.33%,其中種豬、仔豬90.58萬頭,肥豬808.82萬頭。豬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06.32億元,同比增長37%。
新希望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的生豬養殖成本已得到明顯改善,7月份已降至16.3元/公斤,年底達到16元/公斤的目標還是有較大可能性。
另一方面,新希望的飼料業務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了量利雙增,報告期內共銷售各類飼料產品1410萬噸,同比增長5%,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391.52億元,同比增長9%。食品業務則是新希望中長期重點發展的方向,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產品、區域、渠道等方面發力,繼續保持食品業務銷量、營收、利潤的共同增長,其中“爆款單品”取得亮眼成績,僅小酥肉系列上半年就賣出6.4億元,同比增幅接近20%;肥腸系列上半年的銷售額接近1.4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數據顯示,新希望的食品業務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8.07億元,同比增長18%。
2023年下半年豬價或仍將磨底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申萬生豬養殖行業(三級行業)的10家A股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全部出現歸母凈利潤虧損,行業所承受的壓力可見一斑。而從2023年下半年來看,生豬養殖行業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山西證券表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分別為37548萬頭和303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6%和3.2%,生產效率提升對供給的影響已經逐漸得到印證。由于2022年5月份到12月份行業出現高效率母豬的補欄,根據從能繁母豬補欄到育肥豬出欄的生產周期,預計2023年全年豬肉供給較為充足,同時由于年初以來需求端乏力,預計豬價在2023年下半年大部分時間仍將持續磨底。豬價在旺季局部時間或有溫和反彈,但難以修復資產負債表,不改行業產能去化大趨勢,產能去化仍將是貫穿2023年的行業“主基調”。
卓創資訊生豬行業高級分析師李素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規模化水平的提升帶動生豬產能波動趨勢發生差異,存欄量波動頻率提高,但幅度收窄。“未來一年基于產能基數充足的背景下,產能波動頻率仍或不減,豬價高頻轉換概率降低。”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表示,下半年豬價出現了一定回暖跡象,意味著供需狀況或將逐漸趨向于平衡。“隨著養殖成本的下降和生豬養殖技術的提升,生豬產能會逐漸增加,豬肉消費需求也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增長,但同時行業仍然面臨著疫病防控、環境污染等問題。市場仍需關注和重視供需狀況的平衡、技術進步和環境保護等關鍵因素,同時也需要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不斷改進和創新。”
從新希望的情況來看,公司通過從上游飼料、到中游豬禽養殖、再到下游屠宰加工,已實現產業鏈一體化布局,被認為有助于其對沖行情風險、分散經營壓力。展望未來,新希望表示將繼續在數字化、智能化養豬的道路上堅定前行,加強豬產業的整體管理,精簡管理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并基于新成立的豬產業事業群,對管理體系做出優化調整,“在推動降本增效方面,公司的核心工作就是繼續降低養豬成本,降杠桿降負債及充分利用養豬資產,在經營方面實現全面扭虧。”
(編輯 張昕 孫倩)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