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7月3日電(劉耀芳) 面對新需求、新變化、新趨勢,2300多歲的大同古城如何創新表達?如何讓古建與藝術、生活相得益彰?大同聚焦“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市井氣息、豐富古城業態”的目標,用時尚多元的藝術、創意十足的表演、豐富多樣的體驗等潮流化表達方式,推出“古城也很潮”大同國潮時尚周、當代藝術季等內容,不斷激發古城新活力,吸引新生代群體。
(資料圖片)
千年古城與當代藝術碰撞,探索古城“新表達”。從東南邑入口處的念夏藝術中心向南而行,便是尋邑·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所在地,80位海內外藝術家“相遇”大同,通過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作品與古都大同開啟一場關于藝術的對話。“行為藝術之母”阿布拉莫維奇與大同結緣的代表作《情人,長城徒步》,宋冬以大同煤炭、石窟、琉璃佛像、鏡面為元素創作的《不知我知》、朱利安·奧培的《舞蹈,人像》、徐冰的《地書立體書》、沈烈毅的《雨》等作品,為千年古城增添幾分新時代的人文氣息。歐陽春的《千千闕歌》、張有魁的《洗衣店》、馬克·路弗德的《不可言說》、馬克·拉莫斯的《事件模型》、劉展的《陽臺》、高文謙的《家園》、周日升的《城市聲音》、李晶的《凈EMPTY之END》、張蔚昀的《對話》等,都不斷豐富觀者體驗,讓人感嘆藝術的奇妙。
當代藝術的抽象現實與魏晉都城的文化碰撞、交匯融合,讓游客看到大同這座城市不斷前進、不斷創新的勇氣,追求全新表達與美學展示的新可能、新方式。據悉,本次藝術季將持續至8月30日。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情人,長城徒步》
朱利安·奧培的《舞蹈,人像》
大同當代藝術季現場
千年古城與新生活相融,打造古城“新空間”。從古城修復到文旅新空間打造,大同將藝術與歷史融入匯成眾多新文旅場景、美學新空間,推動古城旅游場景化、藝術化、生活化。此次當代藝術展所在的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街區內坐落有18處文物院落、16處歷史建筑和51處織補院落,在保留在地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對范圍內的建筑進行復原修繕,同時融入更多符合現代年輕群體的生活功能、社交需求,諸如城市藝術營地,特色咖啡館、非遺手作館、展覽館、音樂空間、音樂酒吧等文旅新空間,實現了古城與新邑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加快了古城更新步伐。游客在古建與藝術的穿梭之間,在觀看與感受之間,開啟一次大同古城的奇妙之旅。
千年古城與新體驗交織,塑造古城“新潮流”。除了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的“新時尚”,從鼓樓東街走進古城里,“古城也很潮”五個字展現著大同的新活力、新態度,俏皮可愛的吉祥物——“忘憂寶”吸引游客拍照打卡,大同煤雕、絲編、銅火鍋等為主的古韻市集、氛圍感十足的露臺樂器表演、特色的藝術裝置打卡點、潮流藝術展陳等吸引游客駐足觀看,特色文創店、創意工作坊、國潮手工作坊等也吸引著大批游客親身參與,許多年輕人在“云動天下、潮起大同”的明信片蓋下印章,展示著這一次大同之行的收獲。此外,《千年微笑》《昭君出塞》《金榜題名》等節目輪番上演,為游客提供獨具特色的“視聽文化盛宴”。
當25度清涼的夜風吹來,在張燈結彩的古街古巷,在《我在大同等你來》的歌聲中,是1600年后的平城盛景,是新時代大同古城煥發出的全新活力。在旅發大會提出“依托一個世界級文化IP(云岡石窟),盤活一座古城(大同古城)”的目標中,大同古城的“潮流化之旅”仍在路上,仍需進一步探索實踐。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山西省第九次旅游發展大會主辦方)
編輯:牛勢坤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