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11日,從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獲悉,2018年至2022年,內蒙古全區共4813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累計義務植樹21550萬株。
內蒙古始終把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工作作為提高城鄉綠化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廣泛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遵循“注重實效、不搞形式”的原則,將義務植樹與全自治區造林綠化工作有機結合,按照《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管理辦法》確定的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其他形式等8大類義務植樹形式,有力推動了生態建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和生態環境狀況的顯著改善。
義務植樹活動中,內蒙古還不斷豐富創新義務植樹形式,通過發動社會各界建立各種形式的紀念林,結合“保護母親河”“美麗家園”建設等項目,推進“青年林”、“勞模林”、“農行林”、“讀者林”、“政協林”、“人大林”、“巾幗建功林”等一批主題鮮明的綠色示范林建設,活化義務植樹形式,提高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積極穩妥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先后建成并入網2個國家級義務植樹基地和5個自治區級義務植樹基地。采用“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參與方式,網上履行植樹義務,實現了義務植樹的專業化、高效化,確保造林綠化實效。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面鋪窯義務植樹基地過去是一片500畝多的荒灘,從2018年起,當地累計組織5萬人次參與義務植樹,栽植各類苗木12000株,如今這里已經形成呼和浩特生態環境的一道綠色屏障。
鄂爾多斯市將全民義務植樹與重點生態項目建設有機結合,針對不同自然和立地條件,逐步實現了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通過創建“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打造功能完備近自然狀態的城市森林系統。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過去由于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等原因,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興安軍分區組織官兵積極參與生態建設,先后植樹造林1.5萬畝,植樹46.6萬株,建起民兵生態基地12個,在興安大地形成道道綠色風景線。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