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中區兩路口街道桂花園新村,有一條遠近聞名的步道,下始于桂花園路,上達健康路,全長共297級臺階,名為狀元步道。因清代川籍狀元駱成驤修建的別院——駱家花園所在地而得名。
4月20日,“大國基理”網絡主題宣傳媒體團走進重慶首個基層社會治理示范街區,漫步在297級臺階步道,直觀地感受到桂花園新村社區基層社會治理展現出的新面貌。
【資料圖】
渝中區兩路口街道桂花園新村狀元步道。 羅希睿/攝
“百姓議事”院壩 讓居民當家做主
“百姓議事壩”是狀元步道的第一站,寓意“打開天窗說亮話”,社區每遇重大事項需要決定時,居民代表都會聚集在這里,充分發表意見后進行表決。目前已先后協商解決了急難愁盼問題60余件。并在這里相繼開展“全民反詐”“養老詐騙”“消防安全”等多項主題宣傳院壩會。
“不過這里以前可不是這樣。”兩路口街道黨工委書記田野說。以前社區缺少物業管理,不僅環境臟亂差,而且入室盜竊、搶奪案件頻發,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社會治安復雜,社區居民一度意見很大。
“2006年,由社區退休老黨員黃天成牽頭,召集轄區內退休黨員、治安積極分子、樓棟長等50余人,在社區黨委的指導下制定了’居民公約’,涵蓋文明、安全、環境、和諧四大篇章,居民們很認可。”田野告訴視界網記者。
以此為契機,社區發起“社區平安,人人有責”的倡議,組建由社區黨委書記、社區民警、黨員代表、樓棟長、居民代表組成的7人小組,居民自籌資金8000余元,在居民回家的必經之地,建成一個匯聚民心的“警民崗”。
按照約定,“警民崗”每天早晚兩班,每班4人,由社區居民24小時義務輪流值守,并巡查巡邏轄區火災、治安等隱患點,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現在,安全隱患總能被及時發現,社區可防性案件逐年減少,有效杜絕了犯罪案件的發生。
步道旁的“警民崗”。羅希睿/攝
調解鄰里糾紛的“言和調解工作室”
2021年底,渝中區為進一步發揮人民調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促進矛盾糾紛就地有效化解,整合各方資源,打造了“言和調解工作室”。社區居民高立生,被聘請為該工作室負責人。截至目前,高立生已扎根社區網格調解了19年,共有效調解鄰里糾紛、家庭糾紛490余件。
“我們就是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把居民群眾生活中的‘小事’‘瑣事’‘煩心事’放在第一位,發現矛盾問題,及時處理糾紛,希望能切實增強街坊鄰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立生說。
在高立生的影響下,鄰居蔣紹蘭、石道廣、王官琴等人紛紛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成為居民公認的“鄰里守望相助”好榜樣。隨著很多歷史遺留糾紛通過推行調解得到逐步解決,社區居民的精神面貌和鄰里關系發生了極大改變。
步道旁的休閑區域,社區居民們正在喝茶聊天。 羅希睿/攝
由此開始,桂花園新村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社區“自生長”模式。社區“自生長”模式一旦打開,便會實現自我迭代。隨著時間推移,這條297級的“狀元步道”,不僅串聯起了“百姓議事壩”“神奇‘天眼’警民崗”“言和調解工作室”等多個“點位”,還成為渝中區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作用,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近年來,渝中區著力發揮政治引領、綜治協同、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和智治支撐“六治融合”作用,大力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