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現代素質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人們的教育觀念有了極大的改變,學校和家長都越來越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的知識傳授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在小學課程中,體育大課間就體現出了積極重要的意義。小學體育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生的健康意識、身體素質體育技能等,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對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的進一步提煉和升華。對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應從促進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和著力點,讓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大方面全面發展。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體育大課間的時機,采取有利于促進和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策略,讓學生掌握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提升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身體素質及健康的心理,進一步塑造和培養學生的體育品質,健全完善學生的人格。
大課間作為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及促進健康意識和體育技能的培養,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就要從小學抓起。在基本的學科素養下,將小學體育的大課間內容進行豐富,不僅有利于促進師生間和學生間的和諧關系,提高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和交往能力,而且能豐富校園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學風。基于大課間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師應不斷創新,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提高健康意識和保證身體健康。教師應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基本導向,根據創新性原則,不斷提高小學體育大課間的有效性。
一、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資料圖)
核心素養是現代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我國各個階段的學科教育都逐漸將核心素養貫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并根據學科發展,制定和研究出適合學生的培養體系。在現代社會中,體育教育早已不是不值得重視的學科,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意識以及體育技能影響著學生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體育教師應該圍繞小學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注重思考新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在日常教學中。核心素養主要有三項內容,第一,健康意識,健康意識主要包括參與活動的愛好與興趣,教師應通過體育活動,讓學生主動體會到運動的樂趣,讓每個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并且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確定出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項目。第二,體育知識,在體育活動中應穿插適量的體育知識,讓學生了解體育項目的基本規則,增加學生對體育人文知識的了解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體育鍛煉常識以及對體育賽事的欣賞能力。第三,體育技能,主要是由體育鍛煉技能和自我技能評價能力等組成,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具備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并且掌握兩種以上技能,在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還有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包括運動素質和健康素質兩大方面,運動素質主要是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讓自己擁有體育運動的能力,同時體育素質也影響著學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在小學田徑教學中,大課間時就可以將田徑這一最基本的體育科目運用其中,圍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通過設立趣味田徑的情境,提升學生的興趣。在尊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規律的同時,將學生的喜好以及田徑練習融入游戲當中,使簡單的跑步轉變為多樣化的情節,例如,在教授站立式起跑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獨立嘗試不同的起跑姿勢,教師輔助學生在第一階段的練習后歸納總結,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比較哪種起跑方式更為適合。趣味的田徑情境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大課間,提升學生對跑步的興趣,在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之后,再將它置于教師設計的情境中,強化練習,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充分利用大課間進行身體鍛煉。
二、基于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體育大課間活動策略
體育運動是學生健身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練習與課間活動,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進行有效的體育訓練,有助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小學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良好行為習慣初步形成的階段,教師就應該牢牢抓住這一階段,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為達到這一目的,小學教師在體育大課間活動的設計中,應該基于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要求,尊重學生的差異,設置趣味化的運動,優化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優化教學策略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沒有兩個同學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是一樣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該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例如,在體育課間,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鍛煉項目,例如蛙跳、自由跳、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以及跑步等,將這幾種練習交替進行,讓學生自由發揮。例如,對于柔韌性好的同學,就可以對他們的體前屈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適當地對他們的耐力進行一定的訓練;對于彈跳力強的學生,對他們的蛙跳、立定跳以及自由跳等加強培訓,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長。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劃分好不同的區域,將操場分為幾段,形成不同的練習區域,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練習。在這個環節中,不同的教師要對本區域的學生進行觀察和管理,及時糾正錯誤動作。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個性特點得以更好的發展,而且不會產生壓抑情緒,并且學生能以主動樂觀的心態積極參與到大課間活動當中,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以及身體素質健康意識的培養都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二)設置趣味化運動,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
小學生處于身心高速發展的時期,注意力不集中,停留時間短,所以在大課間的教學中,應該以學生興趣為主。但在當前的課間活動中,由于大部分體育教師接受的教育是專業技能的教育,因此往往會存在教師在大課間活動中注重傳統教學方式,導致體育教學存在明顯的程序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會處于被動式的學習狀態,降低學習興趣。因此,在大課間的實踐操作中,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所關注的點,通過趣味化的體育活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例如,在練習乒乓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一個乒乓球桌的對面設置一個小盒,或者是一個小網,讓學生通過控制乒乓球使乒乓球落入到小網中,同時還可以移動網的位置,讓學生不斷加強練習,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增強了體育課間的趣味性,而且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得到更好的培養。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簡單實用的體育器材來優化體育課間,例如,使用自制沙袋和鐵環等簡單的教學器材,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三、結束語
提高學生在體育課間活動的主體地位和體育精神,要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是要圍繞小學體育的核心素養,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專業的個性化的體育游戲,激發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其次,應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設置趣味化的運動,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通過這兩個方面,增強學生參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體育大課間研究[J].小學時代,2020(05):28-29.
[2]楊海林.試論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途徑[J].小學生(中旬刊),2019(11):74.
[3]楊冠民.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探究[J].考試周刊,2019(67):134.
作者:盧杰 單位:江蘇省揚中市八橋中心小學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