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泉州網5月29日訊 (通訊員林富榕 記者詹偉志)“你看,這個叫裂葉月見草,就是外來入侵植物。”日前,在石獅市永寧鎮沙堤村一水澆地內,泉州師范學院海洋技術系副教授邱勇博士帶領普查團隊人員,開啟為期一天的外來入侵物種面上調查。今年4月以來,按照省農業農村廳等相關部門部署,石獅市首次啟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石獅農業生態進行“全面體檢”。
“外來入侵物種最典型的特征是繁殖能力、耐逆性強,影響甚至抑制本土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邱勇告訴記者,短短的一個小時,在約2公頃的標準水澆地樣地上,他們就發現了裂葉月見草、白花鬼針草、小蓬草、少花龍葵、銀合歡、北美獨行菜、蓖麻、賽葵、空心蓮子草等9種外來入侵植物。除了外來入侵植物,普查人員還發現了紅火蟻、草地貪夜蛾這2種外來入侵昆蟲。
“一旦發現參考清單外的外來入侵物種,我們就要對其進行取樣,制作成標本保存。”此次普查團隊領隊、高科環保工程集團高級工程師余定椿表示,取完樣品僅僅是完成了取樣的線下工作。為完善外來入侵物種線上數據庫,他們還需通過“中國農技推廣”APP,上傳取樣所在的村(社區)、經緯度、樣地面積以及入侵物種的圖片、種類、屬性等基本信息。“簡單來說,通過線下取樣、線上存檔,擴充現有的外來入侵物種名錄,進一步摸清外來入侵物種‘家底’!”余定椿補充說。
據介紹,按照計劃,此次石獅市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將于今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普查通過收集相關數據、樣本,分析研判農業外來入侵物種主要傳播擴散途徑、風險等級和擴散蔓延趨勢等,為農業外來入侵物種的科學防控、有效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普查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根據普查結果開展‘對癥下藥’,發現得越早,介入得越早,除治防控外來入侵物種的成本就越低。”石獅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普查摸清的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加強源頭預防,“一種一策”精準治理,采取物理除治、噴施藥劑、生物防治等措施,實施有效的防控滅除;對重大危害物種要抓住關鍵時期,明確重點區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對新發現的入侵物種,加強監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