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安徽省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始終秉承“以人為本、崇德重技”的辦學理念,堅持“地方性、技能型、職業化、開放式”辦學定位,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科學分析優秀文化與思政教學結合的價值,探索優秀文化與高職思政教學結合的路徑,著力培養更多素質品質高、技術技能強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加強頂層設計 夯實優秀文化與思政教學結合的基礎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大力推進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創新,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機制,夯實優秀文化與思政教學結合的基礎與質量保證機制,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學校成立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亳州中醫藥研究所,籌建華佗中醫藥研究院,夯實助推亳州研究華佗中醫藥文化的基礎。著力傳承亳州中醫藥文化,打造華佗中醫藥文化的研究高地。參加2023年中醫藥全民閱讀大會,守正創新講好中醫藥故事,傳承中醫藥文化精華,弘揚亳州華佗文化,做好中醫藥文化輸出。學校協辦首屆“華佗醫學暨中醫藥文化傳播研討會”,與中醫藥界同仁共同加大對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力度,對內整合資源、對外加強合作,助力亳州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再創佳績。著力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以賽促學、以賽促建。連續舉辦九屆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暨教學能力大賽,以檢驗教師項目化教學水平的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振教師精神狀態,引導教師自覺探索優秀文化與高職思政教學結合的路徑。成功舉辦六屆輔導員(班主任)素質能力大賽,進一步優化學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方法,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和服務能力。
創新教學體系 提升優秀文化與思政教學結合的水平
學校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推動職業學?!罢n堂革命”,創新優秀文化與高職思政教學結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取得新成效。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診改工作,根據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層面打造目標鏈、標準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開展自我診斷、自我改進,將診改服務融入日常教育教學與管理服務全過程,診改理念和質量主體意識不斷深化,師生診改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優秀文化與高職思政教學結合的能力持續提升。全面落實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實施并推進思政課“思路創優、師資創優、教材創優、教法創優、機制創優、環境創優”。積極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舉辦“課程思政”比賽,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增效。開設“五禽戲”等地方特色課程,并將其納入體育必修內容,彰顯地方文化歷史淵源,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內容與傳承載體的有效融合。帶領新生赴康美中藥城學習中藥材有關知識,引導學生通過眼觀、手摸、鼻聞、口嘗識別中藥材,領略中藥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對中藥材的濃厚興趣,自覺傳承中藥文化。
優化校園環境 營造優秀文化與思政教學結合的氛圍
學校充分發揮地方文化優勢,主動承擔文化傳承責任,傳播優質公共文化,將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營造中醫藥文化、地方文化與思政教學緊密結合的良好文化氛圍。
學校充分利用亳州華佗中醫藥文化、老莊文化、建安文化的影響力,設計獨具魅力的校園文化,營造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打造鍛造能工巧匠的大舞臺、熔鑄職業精神的主陣地,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定期舉辦中藥傳統技能大賽,使學生在大賽的洗禮和淬煉中提升技能、增強信心,成為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的中藥文化傳承人。舉辦“傳統體育”技能大賽,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華佗五禽戲”,展現非遺傳承與體育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融合、協同發展,借助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弘揚體育精神。開展地方文化資源建設,與亳州市譙城區文聯深入合作、共享資源,引進集中展現譙城當代藝術界陣容和成就的文藝叢書,豐富校圖書館的地方文化館藏,給予學生更多了解地方文化的機會與途徑。 (王文藝)(王文藝)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