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2021、2022年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決定,武漢大學主持完成的6項科技成果獲獎,涵蓋了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三大獎種。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另外,參與完成的3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分別為水利水電學院槐文信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含植物河道動力分區理論及物質輸移機制”、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何軍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后摩爾二維半導體電子器件基礎研究”?! 』蔽男沤淌趫F隊的項目面向河流生態治理保護的重大理論需求,針對含植物河道水動力特性及物質輸移機制科學難題,在系統解析水-植物復合界面流動結構的基礎上,提出植被邊界表征方法,建立了含植物河道動力分區理論,構建了含植物河道復雜流動水動力特性表征與模擬的理論框架。研究植物-水流交互作用下的動態阻力確定方法,建立了含植物河道的阻力系數模型,攻克了傳統水力學無法準確計算植被阻力的難題。探索植物作用對物質輸移的驅動機制,建立了含植物河道的縱向、橫向混合系數模型,奠定了含植物河道環境水力學理論基礎。成果為河湖生態復蘇實踐提供重要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支撐?! 『诬娊淌趫F隊的項目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可控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新型二維半導體材料的物性調控及其電子、光電器件開展系統研究。針對后摩爾二維電子器件電接觸面臨的費米釘扎效應,項目組闡明了費米釘扎與肖特基-莫特定律在電極接觸中的權重,創新地發展了單原子隧穿層技術,大大降低了接觸電阻,實現了歐姆接觸。二維材料的表面原子幾乎完全裸露,其環境穩定性是器件實際應用的重要前提。以穩定性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黑磷為例,創新性通過“陽離子–π鍵”超分子相互作用,實現了黑磷的超強穩定性。在保證二維材料穩定性及其歐姆接觸的基礎上,發展了通用的異質結鍵合技術,構筑了高性能紅外探測和存儲器件,初步實現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 ~@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為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徐箭教授主持的項目“新型電力系統直控式負荷多層級協同調控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該項目面向新能源消納的國家重大需求,圍繞具備精準快速響應能力的直控式負荷調節潛力高效利用問題開展研究,對集中式的蓄熱型工業負荷、分布式的配電網饋線負荷兩種典型場景下的負荷直控技術進行了攻關,突破了直控式負荷多層級協同調控關鍵技術難題并成功應用于新型電力系統頻率控制、新能源功率波動平抑及地區穩控中,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裝備和系統,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成果已在多個電網中成功應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為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張小紅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星地一體化精密單點定位關鍵技術及國產化裝備研制”。該項目面向廣域實時精密定位和北斗系統建設的國家重大需求,攻克了精密單點定位非差整數解理論難題,突破了PPP-RTK快速初始化方法、實時軌道與鐘差確定等系列關鍵技術,建立了自主創新的星地一體化精密單點定位技術體系,研制了自主可控的服務系統及國產化終端裝備,革新了衛星精密定位作業模式,提升了我國北斗廣域精密定位能力和應用水平。成果不僅在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而且實現了產業化、規?;瘧茫〉昧司薮蟮纳鐣洕б妗!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分別為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吳華意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面向泛在時空大數據的實時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動力與機械學院龍新平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射流泵空化流動理論與關鍵技術及應用”。 吳華意教授團隊的項目建立了多維動態實時地理信息集成表達模型,實現了對象、關系、過程與觀測的一體化建模,創立了面向實時異構海量地理信息的融合處理技術,構建了高性能實時地理信息數據庫系統和計算引擎,自主研發了涵蓋從數據到系統、從部署到運營的實時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了實時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的產業化,有力支撐了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會的建設與運行?! ↓埿缕浇淌趫F隊的項目創新了射流泵復雜空化流動理論,揭示了射流泵空化初生到潰滅的全周期流動演化機制,構建了耦合空化效應的射流泵設計方法,突破了射流泵關鍵技術難題,形成了射流泵多樣化應用體系,成果在航空航天、海洋船舶、水利水電、石油化工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實現了核心裝備的靜音低噪和輕量化,產生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另外,國家網絡安全學院何德彪教授參與完成的項目“數字簽名的多功能融合原理與設計方法”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水利水電學院郭志偉副教授和錢忠東教授參與完成的項目“高性能噴水推進泵裝置關鍵技術及應用”、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洋博士參與完成的項目“寒地城市綠色景觀結構高精度多尺度監測與格局優化技術”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