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手里擁有一筆存款的重要性。
突然停滯的生活,如果手上沒有可周轉的資金,那么生活的風險性就會大大的增加。
(相關資料圖)
而這種存款的意愿,從數據上完全能夠展現出來。
就拿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居民新增存款達到了9.9萬億元。
原本來講,這也并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但是銀行的內部人員卻對外發(fā)出呼吁,希望人們在今明兩年不要隨便的進行定存。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一起來看看!
降息擋不住人們存款熱情
中國老一輩兒的消費習慣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崇尚的一直都是“心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原則。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的消費方式已經漸漸被西化,很多“月光族”也陸續(xù)出現。
但是,疫情三年期間,全世界的經濟活動都被迫停止。
人們過上了“吃老本兒”的生活。人們也突然意識到,有存款的重要性。
有數據顯示,去年一年當中,我國居民的存款規(guī)模增加至26.26萬億元,較前一年增加了6.59萬億元。
其中,住戶存款的增額高達17.84萬億。
到了2023年,疫情雖然已經過去,但是人們收入出現明顯的放緩趨勢,消費欲望也大大降低。
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存款增長了15.39萬億,住戶存款增加了近10萬億,達到了2022年一整年的六成左右。
而且,這些現象還都發(fā)生在利息不斷降低的背景之下。
很多網友在網上也紛紛表態(tài),經歷了艱難的日子,才更加深刻的能夠體會到,手里擁有存款之后,我們才能擁有應對各種風險的底氣。
其實,除了這點以外,存款定期化的趨勢也是人們如此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銀行人員透露不要隨便定存?
這種大趨勢之下,銀行的工作人員卻反對大家將錢定期存入銀行。
這種呼吁令人摸不著頭腦,不禁發(fā)出為什么這樣的疑問!
按照銀行工作人員的說法,之所以不讓大家進行定期存款主要有三個原因:
1、定期存款利率正在呈現下坡路。
其實很多年以來,我國的銀行的存款利率一直呈現下跌的趨勢。
利率從4%降到3%,再到現在5年期的存款利率都已經不足3%,這個下滑的速度相當之快。
而且,從目前的各種情況來看,利率的向下調整遠沒有要停止的意思,未來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
2、定期存款缺乏巨流動性。
之所以定期,就是人們將這筆錢存在銀行當中一個固定的年限,絕大多數都在三年以上。
因為銀行的利率會隨著固定存款年限的周期,變得越來越高。
但是這意味著,在這段時期之內,這筆存款將不能隨便取出。
如果特殊情況必須用這筆錢,那利率就要被迫調整為活期存款的利率,這對廣大的儲戶而言,將會遭受到巨大的損失。
3、理財方式五花八門。
此外,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理財的方式也不斷的衍生,種類極其繁多。
比如,高收益高風險的股票、基金等。
又或者低風險中等收益的大額存單、國債等。
但是不論怎么選擇,在收益率上面似乎都要比銀行的定存要高。
銀行定存的好處
基于以上這些原因,銀行工作人員向大家提出了盡量不要選擇定期存款的建議。
但是,某種程度上,也忽略了定期存款所存在的一些優(yōu)點。
1. 利率下滑問題。
雖然這一點確實是事實情況,但是下行的空間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而且銀行的牌子也非常的多,其實一些中小型的銀行的存款利率其實還是比較高的。
考慮到中小銀行的風險性,大家只要選擇將存款分散儲存在不同的銀行。就可以盡可能的將因銀行倒閉而面臨的損失降到最低。
2、流動性問題。
盡管銀行的定期存款確實流動性相對較差,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年限較短的。
比如說一年或者兩年的,這樣不僅利率高,特殊的用錢的時刻也能周轉的開。
3、渠道增多的問題。
雖然目前理財的方式多種多樣,收益也確實要高出定存很多,但是其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是非常多的。
就拿股票來說,傾家蕩產、血本無歸的大有人在。
但是存在銀行,這種情況可就很少很少了。
所以對于絕大多數并沒有什么理財經驗的人來說,投資這件事并不是好的選擇。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