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新思想 發展高質量
為高質量發展出實招
“我住在曙光新城,小區里常有異味,之前說整改,怎么還沒解決?”“現在去淀山湖邊玩的人越來越多,環境也越來越亂了,我向相關部門反映過,為什么沒有改善?”……5月5日上午10時,在昆山市淀山湖鎮紅星村農機倉庫內,一場“辣味”十足的對話正在進行。
對話中,現場的群眾代表接連拋出“散亂污”企業整治、村級集體資產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基層社區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痛點問題,相關負責人則誠懇回答,不僅給出解決路線圖,還明確完成時間表。這樣的場景,發生在昆山首個電視問政訪談節目《民情面對面》錄制現場。
這是昆山市委宣傳部啟動的“以思想大解放之勇,爭高質量發展之先”系列活動的頭一個,提議開辦這個節目的正是市委書記、市長杜小剛,他要求各級干部都要直面老百姓提出的問題,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意,用老百姓提出的問題來促進廣大干部解放思想、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全市黨員干部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數來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錄制節目的地方,去年還是一個養豬棚,高峰時養豬6000多頭,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群眾意見強烈。在昆山“263”專項行動中,面對紅星村養豬場這個多年頑疾,市、鎮兩級加大整治力度,多部門聯動執法,終于成功實施“定點清除”。
“我們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在提升環境上解放思想、謀求突破。”就在5月2日,蘇州市委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動員全市上下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好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作為市(縣)區代表發言的杜小剛直言,“美麗”是“昆山之路”的重要內涵之一,也應是昆山的核心競爭力,而當前生態環境、城市治理仍是昆山的突出短板。
4月4日,昆山市委、市政府召開“美麗昆山”建設三年提升工程動員大會,明確提出必須要強化“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理念,讓生態環境更美、城市形態更美、城鄉面貌更美,全力推動城市精致化發展和“全新一躍”。
解放思想就要敢于揭家丑不護短,對發展現狀有清醒認識,對未來目標有清晰定位……包括“美麗昆山”在內,昆山近期一口氣推出18項三年提升工程,涉及創新轉型、民生改善、鄉村振興等各個方面,通過改革創新加固底板、補齊短板、樹立樣板,矢志讓這片“昆岡美玉”顏值與氣質內外兼修。
回顧昆山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歷程,從“農轉工”到“內轉外”,從“散轉聚”到“低轉高”再到“大轉強”,可以說“昆山之路”的每一步大跨越,都銘刻著解放思想的烙印,很多實踐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唯一性。從當年的自費開發起步,正是憑著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思想解放勁頭,昆山從原來的農業縣一舉躍升為全國縣域經濟發展領頭羊,成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百強縣之首。
昆山決策層清醒地認識到,對照“強富美高”標準,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一場大考,必須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充分傳承與弘揚老一輩創業者的創新與擔當精神,通過新一輪解放思想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以思想大解放之勇,爭高質量發展之先。
杜小剛說,過去昆山抓住的每一次機遇,都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醒得早、想在先、干在前;昆山實現的每一步跨越,都是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不滿足、不懈怠、不停步。“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我們既不要迷信我們走過的路,更不能迷戀我們走過的路,務必走好高質量發展‘華山一條路’!”
對昆山而言,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昆山一方面針對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狠補短板,另一方面快馬加鞭,下大力氣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讓強項更強,實現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的同頻共振。
昆山的產業之強全國矚目。如今,這片產業高地正在掀起新一輪轉型升級熱潮,光電、半導體、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四大高端產業形勢喜人。3月25日,蘇州市重大項目開工現場會在昆山舉行,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的昆山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正式啟動,項目一期啟動建設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其使命是要推動昆山半導體產業在“高原”上崛起“高峰”。
實際上,圍繞“強芯亮屏”戰略,昆山早在數年前就已前瞻性布局瀾起科技、維信諾等一大批龍頭企業。4月,該市發布《半導體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意見(試行)》,通過在項目落地、產業集聚、研發投入等方面精準施策,扶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符合重點發展方向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據預測,今年昆山半導體產值增幅將在20%以上。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