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珠崖嶺城址
據海南省海口市文物局消息,經過珠崖嶺考古工作隊對珠崖嶺城址數月的發掘,此次考古取得重要收獲,共發現建筑基址2處、柱洞76個、灰坑24座、城外壕溝1條,并發掘出土大量唐代遺物,為了解海南島漢唐時期的行政設置及沿革、社會生活、手工業生產,以及與大陸的經濟文化交流情況提供了珍貴的考古資料。
【資料圖】
2022年度珠崖嶺城址東北部發掘區磚墻
據了解,珠崖嶺城址位于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博撫村北,西南距龍塘鎮約4公里,西北距海口市區約12公里。坐落于南渡江西岸的一處高臺地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臺地東緣與江面高差約20米。城址平面近方形,周長約715米,四面城墻保存基本完整,四角見有角臺跡象,南城墻中部有一處疑似城門,經勘探城址總面積達28685平方米。
據介紹,早在1999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當時的瓊山市博物館就曾對該城址進行發掘,初步判斷其為一處中晚唐至五代時期的軍事城堡,至宋代已廢棄。為了對珠崖嶺城址文化內涵形成更為全面、深入的認知,進一步明晰珠崖嶺城址的年代與性質,并加強城址的研究和保護工作,2022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聯合海南省博物館、海口市文物局組建珠崖嶺考古工作隊,對珠崖嶺城址開展主動性發掘,分別對城址內西北、東北部展開發掘并解剖北城墻。
本次發掘出土大量唐代遺物,主要為陶瓷器、建筑構件等,陶瓷器以罐、碗、盤、缽等為主,另有部分陶硯、網墜、小陶塑等;建筑構件包括各類鋪地磚、板瓦、筒瓦、瓦當等。
發掘出土的瓷碗
發掘出土的獸面瓦
發掘出土的蓮花紋瓦當
發掘出土的葉脈紋磚
考古工作隊根據本次發掘材料推測,珠崖嶺城址應與唐代在海南島上所設行政建置的治所有關,并在唐代有一定的沿用時間,且據出土的多方屬于唐代前期風格的陶、瓷辟雍硯臺,提示該城址的具體年代有可能不僅局限于中、晚唐。此外,在城下探溝出土一些質量較好的宋代瓷器和其他宋代遺物,表明城址廢棄后當地仍然存在較大規模的生活聚落。
延伸閱讀:
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島上設立珠崖郡。方志文獻中見有將該城址視為漢珠崖郡治的記載,但本次發掘未發現漢代遺物。唐高祖武德五年( 622 年)在海南設置崖州、儋州、振州3州,唐太宗時期增設瓊州,并設立崖州都督府統領4州;唐高宗時期又增設萬安州,至此崖州都督府統5州、24縣。至唐德宗貞元五年(789 年),廢崖州都督府,升瓊州為下都督府,海南政治中心由崖州轉移至瓊州。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圖片:珠崖嶺考古工作隊供圖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