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文麗 實習記者 張加儀
6月27日,德州市召開“工業高質量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天衢新區專場,天衢新區經信科技部部長孫光明出席發布會,就近年來科技部門在科技創新中助力工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相關情況,答記者問。
德州天衢新區在科技創新中助力工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培育一流創新主體,實施創新型企業滾動培育、研發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三大工程”。2022年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69.04%,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8家、2022年完成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10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50件,均居全市前列。
搭建一流創新平臺,新區現有科技創新平臺118家,其中,包含國家級1家,省級17家,市級100家。省級以上孵化載體9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家,省級3家;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省級2家。獲批2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是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中國(德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落戶。山東有研獲批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獲批省級重大專項3個。正全力推進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的深入合作,打造魯北科創中心。
引育一流創新人才,實施頂尖人才引領、領軍人才集聚、海外人才匯智、青年人才筑夢、企業家人才領航、高技能人才支撐“六大工程”。現有市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人才1253人,其中包括國家級24人,省級86人,獲批國家外國專家項目2項,省外國專家項目3項。加強人才平臺載體建設,是國家級高端人才引領型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獲批山東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2家,山東省國際合作基地1家,山東省海智工作站2家。擁有三大人才創新創業園,打造國內一流的人才匯聚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
天衢新區作為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承載著“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魯北智慧活力新城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的功能定位。下一步,將繼續做好以下工作:加快創新主體培育,激發創新活力。加大高企申報摸排力度。持續開展走訪企業“百日行”活動,對區內企業進行“地毯式”走訪,“深嵌式”挖掘,加大高新技術潛力企業摸排,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一企一策”靶向培育,加強高新技術企業源頭供給。挖掘可申報科小提升、省重點研發計劃、揭榜掛帥、重大關鍵技術等項目的企業,做好項目儲備。依托德州科技走廊建設,吸引京津冀科技項目落地。依托人才創新園、齊魯工大“一院一基地一園區”、中元科技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創新載體,以及人才創新園、電子信息產業園、北方應急(醫療)救援綜合示范區、新材料產業示范園等148萬平方米的“四大產業園區”,發揮專業招商力量,用好高企招引政策開展精準招商,大力引進高新技術企業。
積極推進重大平臺建設,全力爭取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德州中心和國家體育高端裝備技術創新中心落地新區。繼續推進山東有研省硅單晶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實驗室和德州市半導體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同時爭創大數據和先進裝備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繼續加大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項目和平臺的引進和培育,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申報一批”的思路,對企業進行精準指導,做好項目的儲備、培育、申報、跟進工作,廣泛挖掘儲備未來1-3年內能夠落戶區內的創業項目。五是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聯合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山科控股等服務機構,協助區內企業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985”“211”重點大學建立深度合作,集聚院士、專家、技術團隊通過技術轉移、技術服務、成果轉化、項目合作等形式精準對接企業生產發展遇到的技術難題,擴大產學研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