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28日,在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楊營村移民產業園內,四座標準化鋼結構廠房正在加緊建設,項目建成后將為這個五星支部“明星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新的躍升。同時,該村農牧合作社積極與三色鴿乳業集團進行深度合作,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企業獲益的“三贏”。
這是臥龍區五星支部創建的生動縮影。“五星”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臥龍區進一步堅定全員創建、全力創建、全面創建的決心和信心,緊盯創建目標,錨定“創星”主體、激活“創星”路徑、提升“創星”質量,確保創建出真招、見實效。
培訓賦能產業發展,“一村一品”助力鄉村振興。臥龍區根據“產業興旺星”創建的重點任務和創建標準,查漏補缺,著力破解產業發展瓶頸,引導“雙綁”機制落地見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認定一批“一村一品”,以特色經營打通富民強村之路,確保“產業興旺星”創建穩步推進。作為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國家級“一村一品”月季示范鎮的石橋鎮,當地按照“立足優勢擴規模”、“提升檔次育精品”的總思路,重點圍繞鎮區“一渠四線”,不斷推進月季產業做大做強。此外,該區開展了一系列新型經營主體能力提升創“星”行動,通過進行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管理培訓,引領新型經營主體規范運營、科學管理,邀請有關專家為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進行化肥減量增效、農產品品牌建設及“三品一標”認證培訓。開設經營主體實踐大講堂,為經營主體負責人發展產業開闊了視野,架起了互聯互通的橋梁。
強化服務意識,聯合共建惠民生。社區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該區推行“紅色物業”制度,成立全市首家國有物業公司,入駐百余家小區。該區臥龍崗街道桃園社區把“紅色物業”作為提升社區環境的突破口,牽頭成立社區聯合黨委和23個小區聯合黨支部,在每個樓院建立聯合黨小組,借助288名“雙報到”黨員力量,實現了黨組織對社區的“無死角”全覆蓋;“我們志愿服務隊中有會修水管的、會修鎖的、會電工的,及時為居民提供幫助,真正實現小區‘事務共商、服務共抓、矛盾共解’。”提起臥龍區梅溪街道文化社區的志愿服務隊,小區居民都豎起大拇指。臥龍區有1.1萬名志愿者參與“共建共享星”創建,按照區組織、街道實施、社區抓落實的原則,在9個創星工作組的推動下,區、街道、社區與職能部門、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眾七方聯動,建立近500個聯合黨組織、約2000個網格,帶動7300余名市直區直單位黨員、2800個“兩長四員”和1.1萬名志愿者,讓融合共建活力無限。
提升基礎設施,美化人居環境。臥龍區始終把抓牢、抓實、抓好“一老一小”服務民生實事擺在重要位置,持續提升養老服務品質,轄區7個街道和66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了全覆蓋,共建成社區養老設施面積4.5萬平方米。有實力、有經驗的專業公司和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入駐臥龍區的養老服務體系,提升了臥龍區居家養老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該區在鄉村建設上加速推進。臥龍區投資近9億元對行政村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提升,新建文化中心、廣場游園25個,完成坑塘標準化整治908座,打造市級以上森林鄉村14個。在該區安皋鎮,當地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聯村共建模式,對鎮區200余平方破損路面全面修復、整修村文化廣場,以“群眾自籌+政府補貼”形式在棗園組鋪設污水和自來水管網,“強筋壯骨”促進公共基礎設施提質增效,惠及85戶400余人。(圖片/曹飛)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