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金融情報局網_中國金融門戶網站 讓金融財經離的更近

一次治理與致富的有益探索——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推動生態轉型側記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_中國金融門戶網站 讓金融財經離的更近>資訊 > 焦點 > 正文  2023-06-27 23:43:21 來源:金臺資訊

水草豐盛、風光旖旎的大通湖。單位供圖

種草工人正在采收水草。劉釗作攝


【資料圖】

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居于洞庭湖之心的益陽市大通湖,前些年因圍網養殖、過度投肥等,導致總磷、總氮超標,水質惡化為劣V類,生態退化日趨嚴重。

大湖告急!國家、湖南省和益陽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大通湖的老百姓攜手并肩,打響了護湖之戰。為了加大大湖治理的科技含量,大通湖區委、區管委會聯手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在大通湖區設點,五年來,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展大通湖流域系統治理,加快生態轉型升級,大湖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治理與致富的雙贏。

不起眼的水草,在攻堅戰中受到重用。磷、氮是水體富營養化后發臭、發綠的“元兇”。自2018年起,善于吸磷氮的狐尾藻、金魚藻、苦草等,在大通湖區廣泛種植。今年57歲的劉躍兵家住在湖邊,是個地道的漁民,對身邊的變化感同身受。他說,原來一畝魚塘收入3000元左右,2019年改行種水草,畝均收入可達8000多元。“政府帶我們采用‘水草+’模式,有人每畝收入達到了一萬多塊,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事啊!”

“大湖種草只是我們大湖治理的一個點,在全面推進大湖水環境治理的實踐工作中,我們匯集專業智慧,全面對癥施策。”大通湖區濕地管理局局長吳錚杰說。大通湖區推動臨湖的7000多畝精養魚塘改種水草,通過引導養殖戶打造“水草+”模式,鼓勵大家在水草范圍內養魚、蝦和蟹,推廣“水草+大閘蟹”“水草+小龍蝦”生態種養模式,還專門邀請上海水產學院螃蟹研究院將大通湖區養殖戶全部納入遠程指導范疇,逐步走出了一條綜合治理與經濟效益“共生共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同時,大通湖區利用水草產業建設了湖南省水生植物科普基地,積極探索“文化+旅游+教育”的水草研學文旅新模式。大通湖洋泰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明說:“我們保育了120多種水生植物,融入觀光、研學旅游等元素,打造水草生態瓶、水草造景等文創旅游產品,效益也很可觀。”

隨著大湖治理的成效逐步顯現,各地生態修復、水生景觀等對水草的需求加大,大通湖區積極引進培育了20多個新品種,暢銷全國多地,擦亮了“洞庭之心、水草之都”品牌。大通湖區自然資源局局長胡華介紹,2022年大通湖區水草銷售額達1000萬元,“我們的水草從滿足治理使用到逐步外銷,再到向景觀發展,形成產業,打開了一條新的致富路徑。”

大通湖區注重系統治理,在重建大湖生態的過程中,通過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舊墳遷移等工作,涵養鄉風文明。2023年,“益陽市大通湖生態修復案例”被評為“中國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并被收入《中國山水工程—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

駐足湖畔,極目遠眺,水浪隨風起,水草依湖生,水鳥任空飛,這是一個物競天成、完全自然的生態世界。在面積超12萬畝的大通湖和周邊縱橫交錯的水網中,挺水、浮葉和沉水植物在水中搖曳,棲息其間的魚蝦蟹怡然自得。

大通湖區委書記王新宇說,通過連續五年實施的水生植被修復工程,昔日湖泊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的“水下荒漠”,正在變為生機勃勃的“水下森林”。他們還打造了湖濱沿岸風光帶,發展了一批精品民宿、農家樂,大湖資源逐步轉化成了助推群眾致富的生態旅游資源。不久的將來,一個全鏈條高效能的生態系統將在大通湖區呈現。

“未來,大通湖要打造成高效種養基地,加快產業生態轉型,繼續深入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旅游,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乘著鄉村振興的的東風,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同頻共振。”大通湖區委書記王新宇如是說。(廖振華、陳衛芳)

關鍵詞: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