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金融情報局網_中國金融門戶網站 讓金融財經離的更近

父子40年接力,保住27匹瀕臨絕種的渤海馬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_中國金融門戶網站 讓金融財經離的更近>資訊 > 科技 > 正文  2023-09-01 10:47:38 來源:農村大眾

草料倒進馬槽,幾匹壯碩的栗色成年馬圍攏過來,不時發出幾聲噗噗的響鼻聲,幾匹剛出生幾個月的小馬駒,正在歡快地奔跑。這是農村已經極少見的養馬場景。

今年41歲的邵剛是博興縣博昌街道伏邵村村民。現在,他養的馬存欄27匹,全部都是山東特產的渤海馬。


(相關資料圖)

渤海馬曾經廣泛分布于濱州、東營、濰坊和煙臺的沿渤海地區。進入本世紀,隨著農業機械水平的不斷提高,渤海馬的役用功能基本喪失,目前基本處于瀕臨滅絕狀態。

“從小跟著俺父親喂馬,也喜歡馬。十來歲的時候,就套上馬,趕馬車,一點也不害怕。”邵剛說,養馬的技術是從父親手里學來的。

目前邵剛養殖的渤海馬存欄量達到27匹。

邵剛的父親邵長軍,今年68歲,從十七八歲就在當時的生產隊趕馬車。 50多年來,一直跟馬打交道。老人回憶說,1981年,當地推行“大包干“,因為愛好馬,也為了自家干農活方便,東拼西湊了600多塊錢,把生產隊最好的馬買了回來。

當時農村對役用的牛、馬、驢、騾等牲畜需求較大,上世紀80年代中期,邵長軍在種地之余,當起了牲口販子。遇到品種好的馬,就自己留下飼養。“當時騾子比馬貴,一些好母馬就用來下騾子。”

后來,隨著役用牲畜逐漸退出,邵長軍一家開始養殖肉牛,但馬一直留著。最近10多年,騎馬坐轎的傳統中式婚禮受到年輕人推崇,邵家養殖的渤海馬成為婚慶市場上的新寵。

“以前農村養殖渤海馬,是因為它適應力強,耐粗飼、抗病力強、挽力大。現在能用于婚慶,主要是由于渤海馬性情溫馴,在婚慶現場,遇到放鞭炮、禮炮的高噪音,也不會受驚,比較安全放心。”邵剛說。

養馬已經成為邵剛的主要工作。

目前,通過跟婚慶公司合作,邵家父子養殖的渤海馬不僅用于博興本地的婚禮現場,還經常被租賃到東營、淄博等地。

近幾年,隨著父親年齡增大,養馬的絕大多數工作都落在邵剛身上。他每天早晨四五點起床,打掃馬廄,添水添料,忙活完要3個小時。中午再次添草料,1個多小時。傍晚,重復一遍早晨的操作。

目前,邵剛一家種著30多畝糧食,這也是這群渤海馬的重要飼料來源。平時馬的飼料主要是玉米秸稈、花生秧等干草料。由于機械收獲的玉米秸稈無法再做馬飼料。為了保障飼料來源,他們家的30多畝玉米,還是傳統的人工掰,然后人工收割、運輸,儲存完整的玉米秸稈。此外,每年還在當地收購50多畝的玉米秸稈。

普通農戶秋收秋種,往往三五天就能完成。邵剛一家每年秋收就要1個多月,別人的麥子出苗了,他家的玉米還沒掰完。“好在種麥子不怕晚,好多年了,麥子晚種二三十天,產量倒是沒影響。”

邵剛說,最近幾年,馬匹租賃、馬駒銷售,再加上地里的糧食,全家收入比外出打工還強一些。“一家人天天在一起,還有一群活潑的馬,感覺挺幸福。”

今年已經繁育了5匹馬駒。

據了解,20世紀50年初,為滿足農業生產需要,山東環渤海地區多地引入外來良種公馬,對當地馬進行雜交改良,逐漸形成了適宜山東地區的新品種馬。后來經過鑒定,正式命名為“渤海馬”。在2021年1月公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2021年版)》,渤海馬作為培育品種名列其中。這也是山東唯一收錄該目錄的馬品種。

據博興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生產科負責人介紹,2021年,縣里在進行全省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時,確認了是渤海馬種群,當時是19匹。2022年起,青島農業大學等單位開始對渤海馬種群進行生產性能測定,目前,這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李偉 通訊員 張廣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