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質量監督網-關注品牌質量,聚焦時代發展!

網站首頁

質量監督網

推進華夏銀行高質量發展 深耕實體經濟彰顯華夏擔當

當前位置:質量監督網 > 資訊 > 正文  2018-06-06 08:46:51 來源:新華日報

華夏銀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何 羽

植根江蘇大地、勇立時代潮頭,華夏銀行南京分行走過了23年滄桑歲月。

時間是開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奮斗者筑夢的見證。作為華夏銀行設立的首家外埠分行,23年來,華夏銀行南京分行緊扣江蘇發展脈動,在這片龍盤虎踞的土地上,深耕實體經濟、服務百姓民生,在實現自身跨越發展的同時,也為江蘇社會經濟發展掀開了嶄新而蓬勃的一頁。

截至目前,華夏銀行南京分行已經在江蘇設立了100多家對外營業機構,“立足南京、輻射全省”的格局已經形成;始終保持在系統內的領先地位,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近2500億元;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金融系統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連續5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多次被評為中國銀行業“十佳好分行”,連續多年監管評級達到“2A”、獲得執行人民銀行政策“A類銀行”評價、實現小微企業融資“三個不低于”的監管要求……一個個數字,一項項榮譽,彰顯出華夏銀行南京分行的綜合實力、發展潛力以及對地方經濟的卓越貢獻力。

一路兼程,歷久彌新。在華夏銀行南京分行成立23周年之際,新華日報《高端對話》對話該行黨委書記、行長何羽,傾聽銀行掌門人闡述戰略定位、發展歷程、特色服務、業務創新等重大戰略問題。

《高端對話》:一家銀行從零起步,一份事業從無到有,需要跨越時代滄桑、歷經市場考驗。“舉一綱而萬目張”,對華夏銀行南京分行而言,經營發展的“綱”是什么?

何 羽:作為一家國資控股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我行始終堅持黨對華夏銀行的絕對領導,始終堅持走市場化發展道路。以扎根江蘇、服務江蘇為己任,分行在中央、江蘇省委省政府金融工作各項政策要求的引導下,致力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兩聚一高”新實踐提供強大“金融動能”。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服務與發展的“定盤星”。一直以來,我行秉承“創新、創優、合作、共贏”的經營發展理念。創新,就是不斷拓寬視野、勇于突破傳統思維,不斷深化理念、業務、體制和機制創新,持續推動轉型。創優,就是堅持領先發展,以能夠達到的最高標準推動各項業務發展。合作,就是既強化“互惠、互利”的對外合作,又強化“高效、聯動”的內部合作,通過高效內外合作合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共贏,就是在華夏事業的發展中,打造銀行與客戶、銀行與員工共生共榮、共同成長的“命運共同體”。

《高端對話》:江蘇是經濟大省、金融強省。站在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歷史關口,促進經濟與金融互融共進十分重要。作為江蘇金融業的生力軍,華夏銀行南京分行是如何助推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何 羽:與江蘇經濟共生共榮、攜手發展,是華夏銀行南京分行持之以恒的發展使命。對這一使命的落實,主要體現在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和服務實體經濟兩個方面,并聚焦“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先進制造業、消費升級”四大領域進行了重點支持。

我們緊扣“一帶一路”倡議以及“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沿海開發”“南京江北新區”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綜合運用城鎮化建設基金、債務融資工具、銀團貸款等各類融資產品,有效支持戰略實施的各類融資需求。近三年來,先后為南京地鐵建設工程、南京江北新區棚戶區改造項目、“連淮揚鎮鐵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句容市后白鎮萬頃良田工程(二期)、鹽城市東臺沿海6MW光伏電站項目等一大批地方重點項目累計提供資金支持超過千億元。

我們緊跟“蘇南提升、蘇中崛起、蘇北振興”及“1+3功能區建設”江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加大在蘇中蘇北地區的機構建設和信貸投入力度。2012年以來,在蘇中、蘇北地區新設4家二級分行,并計劃于今年實現機構全覆蓋;新增表內貸款中,蘇中、蘇北地區占比始終保持在90%以上。

實體經濟是銀行發展的本源。我行堅持專注主業、扎根本源,緊盯《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發展方向,實現了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升一降一新一優”,全力為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

一是持續提升制造業貸款規模。我行持續加大對制造業貸款的資源傾斜力度,制造業貸款規模同比、環比始終保持較快的正增長。二是持續降低制造業融資成本,真正幫助制造業降成本、減負擔。三是積極創新制造業金融服務方式,針對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四是積極優化制造業信貸投向。重點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的信貸投放,集中優勢金融資源支持了南京軟件谷、徐州徐工機械、泰州醫藥城等一批戰略新興行業特色企業。

同時,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我們堅持傳統與創新并重,堅持持續創新、多元創新,先后推出了年審貸、創業貸、電商貸、銀稅通、政府采購貸等一系列業內領先的小微企業專屬產品,依托省科技廳平臺,運用科技金融產品服務初創期的科技型小企業迅速發展,全力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分行的備案制后保障房項目資產證券化業務開辟了國內同業先河,成功投放江蘇首筆文化旅游產業基金,并先后有資產支持票據、城鎮化建設基金、產業基金、DFI自動儲架項目、NRA賬戶福費廷、對公接力貸、進口信用證項下電子交單等數十項新產品實現系統內首筆業務突破。

《高端對話》:黨的十九大以來,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背景下,“不平衡不充分”成為各界重點關注的一個關鍵詞。在金融行業,有一個詞語與之相對,便是“普惠金融”。請您談一談華夏銀行南京分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舉措。

何 羽:我行認真貫徹落實和踐行省委省政府關于普惠金融的各項政策部署,將服務小微企業和社會民生作為我行推行普惠金融的著力點,著力打造“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和“大眾理財銀行”的品牌特色,不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覆蓋率和客戶滿意度。

秉承“匠人匠心”,努力構建“強化目標考核、單列信貸計劃、組建專營機構、創新專屬產品、堅持平臺開發、統籌全面風險、規范經營行為”的“七位一體”小微金融管理體系,是唯一連續6年被江蘇銀監局評為“江蘇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先進單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堅持“一心為您”,著力提升零售業務的普惠質效,努力成為“大眾理財銀行”和老百姓身邊的優質服務銀行。著力為各類群體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特色化、定制化的個人金融服務;積極建設社區銀行,努力為社區居民提供“貼心、貼身”的金融服務;狠抓網點服務規范,積極鋪設智能設備,網點服務質效持續提升,先后有5家下轄機構獲得“中國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百佳及千佳示范單位”稱號。

《高端對話》:社會責任體現著一家銀行的溫度,是銀行服務社會民生的重要方面。請您談談華夏銀行南京分行是如何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

何 羽:作為一家有擔當、負責任的金融機構,我行始終以“感動服務、情滿華夏”為自我要求,大力支持民生工程建設,著力開展精準扶貧和公益活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社會形象持續提升。

大力支持民生工程建設。近年來,分行累計為200余項民生工程,提供各類融資支持超過500億元。成功發行備案制后全國首例保障房棚戶區改造拆遷安置項目資產證券化業務——“揚州保障房信托收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有力支持了地方政府執政為民和低收入家庭住有所依的迫切需要。

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從1995年至今,持續派出多名干部參加江蘇省委扶貧工作隊赴蘇北貧困地區扶貧,扶貧捐贈164余萬元,通過多年的努力,掛鉤的3個貧困村均已摘帽;積極參與修建村委會、鄉村道路、防滲渠,向村民捐贈各類衣物37批次,捐贈圖書1116冊,在多所學校內建立“華夏讀書角”。

持續開展系列社會公益活動。積極開展“關愛自閉癥兒童”“義務獻血”等各類公益活動和“軍民共建”活動;積極參與江蘇省慈善總會“情暖江蘇”救助活動,持續參與鼓樓區“慈善一日捐”活動,加大對蘇中蘇北地區的慈善捐贈力度,累計捐贈近400萬元。

堅持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積極傳遞金融知識,保護弱勢群體,在江蘇銀監局“銀行業金融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考核”中榮獲股份制銀行第一名。

《高端對話》:在宏觀經濟加速轉型、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大形勢下,各行各業、各個業態也都在厘定規劃,以謀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健康發展。請您談談華夏銀行南京分行的轉型發展方向。

何 羽: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促進自身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我行錨定了“綜合化、輕型化、專業化、特色化”的轉型發展方向。

綜合化:就是要不斷強化大公司、大零售業務板塊內部和之間的協同聯動及資源整合,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一站式、一攬子的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輕型化:就是要推動和完成輕資產、輕負債、輕渠道、輕結構、輕經營、輕風險的經營模式轉變。

專業化:就是要推動“產品專業化、行業專業化、人才專業化”能力建設,打造專業支撐效率、效率支撐定價的市場競爭力。

特色化:就是始終堅持特色化經營,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持續打造“優質高效合作銀行”“綠色銀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商”“大眾理財銀行”“數字化銀行”的特色經營模式和服務品牌。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我行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各項監管要求和總行工作部署,深入實施推進“4年發展規劃綱要”,堅守本源、專注主業;將堅守“更高、更快、更新、更強”的“華夏夢”,牢固樹立“勝者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3種思維,著力強化“危機意識、競爭意識、責任意識、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創新意識”6種意識,統籌做好穩增長、優服務、提質效、控風險、創機制、強隊伍等6項重點工作,高質量、高效率地推動分行規模、質量、效益、結構的協調發展,爭取在實現自身跨越發展的同時,也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