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2017年年報發現,在35家高校位列前十大股東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高校系”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高科技或科技服務。不過,在業績表現方面,大部分公司表現平平,多家公司甚至出現明顯下滑。業內人士表示,高校企業改革空間比較大,尤其是社會資本參股,實行混合所有制,有利于高校企業發展,改革要盡快推進。
多家公司業績不佳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北京大學持有方正科技、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公司股份,但是去年三家公司業績表現不佳。方正證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9.53億元,同比下滑23.28%。中國高科2017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8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50.88萬元,較上年下滑91.21%。
值得一提的是,方正科技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0.98億元,同比減少22.9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22億元。方正科技表示,業績下滑主要是市場競爭激烈,公司軟件和系統集成業務規模下降;同時人工成本及各項費用同比增長,導致公司軟件及系統集成業務業績虧損較大等原因導致。
此外,清華大學持有誠志股份、紫光股份、同方股份、泰豪科技、國金證券等公司股份。誠志股份實際控制人為清華大學,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誠志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誠志股份33.44%股份,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1.76%股份。誠志股份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7.78億元,與去年同比下滑1.1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7億元,同比下降17.45%。
誠志股份表示,公司部分業務因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盈利減少,以及公司期間費用和資產減值同比增加導致報告期公司凈利潤減少。東軟集團表示,凈利潤下滑主要由于上年同期東軟醫療、熙康引進投資者第二次交割完成后,公司不再擁有對東軟醫療、熙康的控制權,公司自2016年7月31日起不再將東軟醫療、熙康納入公司的合并財務報表范圍。
改革空間較大
對于多家“高校系”上市公司2017年的業績表現,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高校企業市場化不足,普遍經營狀況不理想。由于高校是教育部門,缺乏經營管理的經驗,沒有專業的管理人才,監管還不夠規范、專業。因此,下一步要加強監管,加快走向市場化。
李錦認為,高校企業改革空間還比較大,尤其是社會資本參股,實行混合所有制,有利于高校企業發展,改革要盡快推進。
“改革的核心還是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讓懂經營管理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職業經理人作用。因為高校企業經營的人才水平有限,尤其是在統一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他們可能處于劣勢,或者是根本沒有什么優勢。”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質檢要聞
推薦